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 中國政府正在實施的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會不會給中國環境保護帶來新一輪挑戰?能否成為中國發展的“綠色引擎”?這些問題觸動著社會各界的神經。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今年兩會上說:“我們寧可現在做‘惡人’,也不能做歷史的罪人,一定要嚴格把關。”
目前環境保護部已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保增長”的審批舉措,同時加大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2008年共關停、淘汰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1100多家,關閉小火電機組1669萬千瓦,淘汰落后的煉鐵能力1400萬噸,淘汰落后的煉鋼能力600萬噸。同時還將采取法律、經濟、行政等綜合手段加大污染嚴重行業的淘汰率。
環境保護部負責人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在“保增長”的同時,也要注意“調結構”,地方不能夠再搞“高污染、高耗能、資源型”即“兩高一資”項目。
據了解,截至2009年2月底,環保部共受理環評申請194個,對存在環境隱患的總投資1040億的14個化工、石化、鋼鐵、火電、造紙等項目實行了暫緩審批或者是不予批復。
“環境保護部審批項目,有一個受理大廳。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產業規劃的、國家明令淘汰和落后的,受理大廳已經不準受理了。”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司長祝興祥說。
在保增長、擴大內需的同時,如何節能減排各項措施的落實,成為環保部門考慮問題的重中之重。“我們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設置了‘防火墻’,歸納起來就是‘四個不批、三個嚴格’。”吳曉青強調。
吳曉青解釋說,“四個不批”,即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環境污染重,產品質量低,能耗、物耗高及污染物排放不能達標的項目一律不批;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要求的一律不批;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項目一律不批。
“三個嚴格”即嚴格限制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重要生態功能區的項目;嚴格控制高耗能,并嚴格限制審批產業開發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項目,堅決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所謂技術改造、拉動內需為名義上項目;同時,嚴格按照總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約束條件。
據了解,中央財政專門撥付34億元資金支付環保部門的能力建設,省級環保部門的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也已基本建成。“四個不批”、“三個嚴格”兩道關卡將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構筑,將環境保護堅守到底。
“不能審批的和嚴格控制的項目,以及‘兩高一資’產能過剩的項目,這是一條紅線,也是一條高壓線,不能碰,更不能越線。”吳曉青說。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