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
在細胞核中,DNA是環狀附著在核基質上,細胞裂解過程中,核基質被溶解、抽提,DNA的結構則未發生變化。如果DNA鏈上存在缺口,則使DNA超螺旋變的松弛,DNA環向外展,同時由于暴露了陰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松動的DNA環向陽極遷移,但是由于這種松動的DNA環一端仍附著于核DNA,其遷移距離受到限制,因此尾長并不總是真實反映鏈缺口的多少。實際應當依靠尾長與尾部的熒光強度同時來進行分析。
實驗步驟
1. 分離制備單細胞懸液:
1) 體外培養的細胞株:用胰酶消化,吹打成單細胞懸液;
2) 體內臟器細胞:處死動物,取出臟器,于Hanks’液中制備成單個細胞懸液。
2. 膠板制備:
1) 取20~50μl于56℃水浴中保溫的0.5%普通熔點瓊脂糖,鋪于磨沙載玻片上,形成底膠。
2) 取100~150μl 0.5%普通熔點瓊脂糖加在底膠上,再于其上加蓋玻片,4℃冷凝10分鐘。
3) 取下蓋片,取50~100μl于37℃水浴中保溫的1.0%的低熔點瓊脂糖與50~100μl細胞懸液(105個細胞/ml)混勻,立即鋪片,加上蓋玻片,4℃冷凝10分鐘。
4) 去掉蓋玻片,取70~100μl于37℃水浴中保溫的0.5%的低熔點瓊脂糖鋪片,加蓋玻片,4℃冷凝。
3. 細胞裂解與電泳:
1) 將制備好的膠板去掉蓋玻片后,浸于4℃預冷的細胞裂解液中,4℃裂解1小時。
2) 取出膠板,放入電泳槽中,浸泡在電泳液中解旋20分鐘。
3) 4℃電泳20分鐘(25V,300mA)。
4. 中和與染色:
1) 電泳結束,將膠板浸泡于中和液中,每次15分鐘,共中和兩次,注意更換中和液。
2) 取出膠板,置于染色架上,滴加5μg/ml的PI,暗處染色20分鐘。
3) 蒸餾水脫色15分鐘。
5. 鏡檢和分析:
1)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綠光激發吸收濾片590nm。必要時照相記錄。
2) 記數觀察的細胞,記錄彗星細胞出現的頻率,用目鏡測微尺測頭長與全長,計算核DNA遷移距離。
使用兩層凝膠法,經裂解、DNA解旋、電泳和中和得到濕瓊脂糖凝膠片。將濕瓊脂糖凝膠片置于冰冷無水乙醇中脫水10分鐘,后置于空氣中自發干燥。全部操作在采血后8小時內完成,操作過程中注意避光。使用50µl 30µM的溴乙錠溶液染色、照相。使用單細胞凝膠電泳軟件分析所有照片,隨機測量100個以上細胞的尾長和olive尾矩,以尾長和olive尾矩的算術均數代表個體DNA損傷情況。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