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演化過程
我國高分子類專業設置始于1953 年, 是從化學和化工類專業中形成和分離出來的。理科高分子化學教研室始建于北京大學化學系, 工科的塑料工學教研室則建于成都工學院(今四川大學) 化工系。
zui早的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系是在中國科技大學建立的。而zui早的高分子化工系始建于成都工學院。
20 世紀50 年代以來, 在我國高校中陸續設置的高分子類專業是: 高分子化學、塑料工學(塑料工程) 、合成橡膠、橡塑工程、化學纖維、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等。(三級學科專業)
1998 年*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工科類專業統一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將理科類的高分子專業并入材料化學專業或化學專業; 將高分子化工專業并入化學工程專業。使高分子材料類專業的辦學口徑拓寬到二級學科。目前, 仍有部分院校沿用舊名稱或專業方向。
四川大學和青島科技大學還建立了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二、我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布點
到2007 年, 全國共有142 所院校(所) 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招生。專業設置院校數按主管部門分類統計為: *17 所, 省屬117 所, 國防科委5所, *1 所, 僑辦1 所, 民族事委1 所。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招生布點除青海、西藏、內蒙、云南沒有外, 在全國其他28 個省、市、自治區均有。
按招生院校所在省份統計有: 江蘇16 所, 山東12 所, 湖北11 所, 遼寧10 所, 河北9 所, 北京市8所, 浙江7 所; 安徽7 所, 陜西7 所, 湖南7 所, 黑龍江6 所, 江西6 所, 上海5 所, 廣東5 所, 河南5所, 吉林4 所, 四川3 所, 山西3 所, 福建2 所, 新疆1 所, 廣西2 所, 寧夏1 所, 重慶1 所, 貴州1所, 海南1 所, 甘肅1 所, 天津1 所, 天津1 所。
附圖是按年度設置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院校數。
三、招生就業
在70 余所招生院校中, 每年招生規模在50~100人之間的院校就有50 余所, 占招生院校總數的78 %。而招生規模在150 人以上的幾所院校, 均是該專業辦
學時間zui長的工科院校。
對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北京化
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13 所*院校在2003 -2006 年的招生人數以及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對河北工業大學、吉林化工學院、西安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濟南大學、桂林工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10 所省屬院校在2003 - 2006 年的招生人數以及就業情況也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1、社會經濟發展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進入21 世紀以來, 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2001 年, *調整、組建了新一屆教學指導委員會, 設置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教學指導委員會, 并按二級學科設置了四個分委員會: 材料化學與物理、金屬材料及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強調拓寬專業, 打好基礎, 理工結合。
2、學科發展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就學科內涵而言, 材料的成分與結構、制備與加工、性能和應用, 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四大基本要素, 是相互有機的統一體。
3、社會需求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社會需求要求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類型分為: 研究型、工程技術型、職業型, 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五、結語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發展迅速, 與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需求是密切相關的。
·專業的迅速發展要求高等院校規范化辦學。
·辦學必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