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鍋爐過熱器爆管分析
內容摘要:介紹一起超臨界直流鍋爐末級過熱器爆管事故,采用宏觀檢查、壁厚測量、蠕脹測量等檢驗檢測方法,分析查找爆管原因,提出相關建議和措施。
某廠一臺600MW發電機組1950t/h超臨界鍋爐,于2001年9月23日投入使用,2004年4月22日運行中發現該機組給水量突然增加,在九、十層爐前及爐右側確認爐膛有泄漏聲音。4月23日緊急停爐,檢查發現末級過熱器出口高溫段左起第43排前起第20根管爆破。該鍋爐由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設計制造,主要技術參數為,zui大允許工作壓力:25.9MPa,設計出口溫度:542℃,zui大連續蒸發量:1950 t/h;補給水處理方式:混床精處理除鹽水;燃燒方式:雙切圓燃燒。
一、爆管基本情況
該鍋爐末級過熱器共44排,每排共30根,爆口位于右側出口高溫段,鍋爐頂棚向上約1米位置,該處管子規格為Φ48.6×7.4mm,材質為SA213-T91。
爆破口沿管子軸向(縱向)開裂,基本展開成平面,管子由于爆管發生扭曲變形;縱向裂口位于迎風面約45o的位置,縱向斷口壁厚減薄,附近管子有明顯脹粗跡象,爆口具體位置及形貌如圖1、圖2所示。
圖1 爆口位置 圖2 爆口形貌
二、檢驗檢測
為查找過熱器爆管原因,筆者在查看現場爆口形貌及查閱有關技術資料的基礎上,采用壁厚測量、蠕脹測量、射線檢測、化學分析、壁溫測定及微觀檢查等檢驗檢測方法,對末級過熱器進行了檢測分析。
(一)壁厚測量
對發生爆管的相鄰管排進行壁厚測量,實測結果見表1,測點部位見圖3。實測壁厚數值顯示,左起第42排前起第23根至第30根管子減薄明顯。由此可以推測:左起第43排前起第20根管子zui先泄漏處應為向左偏爐后位置,泄漏的蒸汽對著第42排管子吹掃,造成左起第42排前起第23根至第30根管子磨損減薄。
表1 左起第42排管子實測壁厚數值 mm
管子編號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8.09 | 8.08 | 7.92 | 8.15 | 8.16 | 8.01 | 7.91 | 7.43 | 6.91 | 6.00 | 6.34 |
B | 7.69 | 7.81 | 7.64 | 7.25 | 6.89 | 5.81 | 5.09 | 6.53 | 7.01 | 3.31 | 3.03 |
C | 9.22 | 9.17 | 9.07 | 9.15 | 9.14 | 9.31 | 9.38 | 9.37 | 8.86 | 7.45 | 6.79 |
備注:1、*行序號20表示前起第20根管子,*列序號A表示測點位于示意圖中A處位置,依此類推;
2、A處及B處管子公稱壁厚均為7.4mm,C處管子公稱壁厚為8.2mm。
圖3 壁厚測量部位示意圖 圖4 脹粗測量部位示意圖
(二)蠕脹測量
對末級過熱器出口管段進行蠕脹測量,測量結果見表2,測量部位見圖4。從表2看,左起第35排至第44排前起第20根管子T91材質管段有脹粗跡象,其中左起第41排、第42排前起第20根管子明顯脹粗,蠕脹率超過了合金鋼管子脹粗2.5%的換管標準。
表2 前起第20根管子外徑測量數值 mm
管排編號 | 1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1 | 42 | 44 |
A | 48.80 | 48.74 | 48.76 | 48.66 | 48.76 | 48.66 | 48.66 | 48.68 | 49.06 | 49.22 | 49.78 | 48.88 |
B | 48.66 | 48.70 | 48.72 | 48.68 | 48.74 | 48.84 | 48.62 | 48.94 | 49.12 | 49.52 | 50.56 | 48.78 |
變形(mm) | 0.20 | .0.14 | 0.16 | 0.08 | 0.16 | 0.24 | 0.06 | 0.34 | 0.52 | 1.92 | 1.96 | 0.28 |
蠕變% | 0.4 | 0.29 | 0.33 | 0.04 | 0.33 | 0.49 | 0.12 | 0.70 | 1.07 | 3.95 | 4.03 | 0.58 |
備注:1、*行序號1表示左起第1排(前起第20根管子),*列序號A表示游標卡尺置于示意圖中A向位置,依此類推;
2、管子公稱壁厚外徑為48.6mm。
(三)射線檢測
為檢查彎頭內部是否沉積異物,對末級過熱器管排前起第19根與第20根間彎頭進行射線檢測,檢測結果見圖5,檢測位置見圖6。從圖5可見,除左起第31排前起第19根與第20根間彎頭內部沒有異物外,其他管排均有異物沉積,其中左起第40排異物zui多,堵塞率高達89%。
圖5 前起第19根與第20根間彎頭內部異物沉積堵塞率曲線圖
備注:橫坐標#1表示前起第1排管,縱坐標20表示彎頭內部異物沉積堵塞率為20%,依此類推。
圖6 RT檢測部位及異物沉積部位示意圖 圖7 彎頭內部沉積物相片
(四)化學分析
1、異物成份
從彎頭內部清理出來的沉積物顏色看,異物呈多層分布,下部為褐色,上部為灰色(見圖7)。為查明沉積異物成份,按垢樣分析程序對沉積物進行分析,發現異物主要由氧化皮、絮狀不銹鋼絲和不溶物三部分組成,分析結果見表3。
2、管子化學成份分析
對爆管取樣進行化學成份分析,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爆管材質化學成份符合ASMESA213-T91的標準要求。
表3 沉積物按垢樣分析 %
序號 | 種類 | 灼燒增量 | 酸不溶物 | Fe2O3 | CuO | AI2 O3 | CaO | MgO | ZnO | P2O5 | SO3 |
1 | 磁性物 | 1.98 | 8.67 | 84.37 | / | 1.91 | 0.27 | 1.18 | 4.11 | / | / |
2 | 非磁性物 | 6.59 | 41.58 | 47.93 | / | 1.13 | 0.26 | 2.33 | 11.16 | / | / |
3 | 混合物 | 2.66 | 34.84 | 52.48 | / | 1.51 | 0.29 | 2.17 | 5.53 | / | / |
表4 材質化學成份 %
元素 | C | Si | Mn | P | S | Ni | Cr | Mo | Al | V | Nb |
ASME SA213-T91 | 0.08~0.12 | 0.20~0.50 | 0.30~0.60 | ≤0.020 | ≤0.010 | ≤0.40 | 8.00~9.50 | 0.85~1.05 | ≤0.04 | 0.18~0.25 | 0.06~0.10 |
爆口部位 | 0.09 | 0.27 | 0.43 | 0.012 | 0.001 | 0.07 | 8.39 | 0.89 | 0.005 | 0.19 | 0.06 |
正常部位 | 0.09 | 0.29 | 0.45 | 0.012 | 0.004 | 0.05 | 8.27 | 0.88 | 0.013 | 0.20 | 0.07 |
(五)壁溫測定
經查閱爆管前的運行記錄發現,末級過熱器管排前起第20根、21根存在嚴重超溫現象,且右側管排壁溫比左側管排壁溫高,在負荷波動時,壁溫超溫更加嚴重。根據運行記錄數據顯示,左起第43排前起第20根管子壁溫經常超溫,zui高達到635℃,遠超過SA213-T91材料的極限溫度585℃。
(六)微觀檢查
用金相顯微鏡對爆口斷裂邊緣橫斷面進行檢查,發現爆口部位壁厚減薄,爆口端部存在許多細小的微裂紋和孔洞,這些微裂紋和孔洞沿晶分布,具有典型的蠕變損傷特征。對末過前起第20根管子出口管段(爆口標高位置處)進行金相分析,結果表明部分管子存在金相組織劣化現象。
此外,割管檢查還發現,前起第20根過熱器管子內壁存在氧化皮,厚度約為0.2mm;硬度測定結果符合要求。
三、原因分析
據了解,該末級過熱器結構曾經鍋爐制造廠進行改造時,增加了管排受熱面,但未進行水動力的重新分配計算;改造后使得前起第20根管子流程增長了19m(改造前后長度分別為:23.3m和42.3m),彎頭內側曲率半徑變小到29mm。
隨著管子流程增長和彎曲半徑變小,相應地管子彎頭數量和焊口數量增多、彎管內徑變小,造成了過熱蒸汽流動阻力增大、流速變緩、流量減小,這是導致前起第20根至第23根管子管壁容易超溫的根本原因。
由于末級過熱器處于爐膛出口高熱負荷區域,加之運行中存在爐膛熱負荷偏差(右側燃燒溫度比左側高),加劇了末級過熱器右側管排的超溫;而超溫又使得管子內壁容易生成氧化皮,當溫度變化幅度較大時(如:鍋爐的快速啟停),造成了氧化皮的大量脫落,脫落的氧化皮和檢修時不小心帶入的異物在彎管內沉積,使得超溫進一步惡化,并zui終導致末級過熱器出口高溫段左起第43排前起第20根管子過熱、脹粗,直至爆管。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爆管原因為:末級過熱器結構設計不合理,運行時燃燒調整不當,造成管子長期過熱,導致蠕變失效而爆破。
四、建議與措施
針對該臺鍋爐存在的問題,建議如下:
首先,對不合理的末級過熱器管排結構進行設計改造,改造方案由原鍋爐設計制造單位或其他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提供,但方案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1、 驗證結構是否合理,增加水動力和阻力計算;
2、 為減少異物堵塞危險,加大內側管排的彎曲半徑;
3、 為避免蒸汽流動阻力增大,減少前起第20根至第23根管子的長度;
4、 為加強管壁溫度監控,增加管壁溫度測點;
5、 為增強管子耐高溫性能及抗拉強度,提高原有材料設計等級(如:將SA213-T91更換為SA213-TP347H)。
其次,對鍋爐的燃燒進行調整,優化鍋爐燃燒,減小爐膛左右溫差;在鍋爐啟停過程中,盡可能避免采取急速冷卻的方式,適當提高停爐放水的壓力,防止彎管積存水;在鍋爐檢修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異物落入管內。
zui后,對超溫的過熱器管進行壽命評估,更換金相組織已嚴重劣化或磨損嚴重的受熱面管。
六、結束語
2005年檢修期間,按鍋爐設計制造單位提供的方案對末級過熱器進行了改造,改造后一直運行到2006年5月鍋爐定期內部檢驗,檢驗時未發現末級過熱器管子脹粗或彎內氧化皮堆積現象。
參考文獻:
1、顧克宏,“#3爐3SH爆管原因分析的匯報”, 2004年5月;
2、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三級過熱器出口管座不合適改造建議書”,2004年10月;
3、華陽電業有限公司,“CP-1#3電站鍋爐使用登記簿”, 200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