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一直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和科研等活動。隨著生產和交易活動對商品質量控制的需要,規范化、流程化、標準化的檢驗檢測活動日益增多。到了工業革命后期,檢驗檢測技術及儀器設備已經高度集成和復雜,逐漸產生了專業從事測試、校準、檢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行業也得到蓬勃發展。隨著貿易發展的需要,出現了專門向社會提供產品安全測試、貨物鑒定等質量服務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比如1894年成立的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L),在貿易交往和市場監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903年,英國開始依據英國工程標準協會(BSI)制定的標準,對經檢驗合格的鐵軌產品實施認證并加注“風箏”標識,成為世界上早的產品認證制度。到了20世紀30年代,歐美日等工業國家都相繼建立了本國的認證認可制度,特別是針對質量安全風險較高的特定產品,紛紛推行強制性認證制度。
隨著間貿易的發展,為避免重復認證,便利貿易,客觀上需要各國對認證活動采用統一的標準和規則程序,以此為基礎實現認證結果的相互承認。到了20世紀70年代,歐美各國除了在本國范圍內推行認證制度,開始進行國與國之間認證制度的互認,進而發展到以區域標準和法規為依據的區域認證制度。典型的區域認證制度是歐盟的CENELEC(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電工產品認證,隨后發展的歐盟CE指令。
隨著貿易日益化,建立世界范圍內普遍通行的認證制度成為大勢所趨。到了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在多種產品上實施以標準和規則為依據的認證制度,比如電工委員會(IEC)建立的電工產品安全認證制度(IECEE)。此后逐漸由產品認證領域擴展到管理體系、人員認證等認證領域,比如標準化組織(ISO)推動建立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以及依此標準開展的認證活動。
隨著檢驗檢測、認證等合格評定活動的開展,各類從事檢驗檢測、認證活動的合格評定機構紛紛出現,并且良莠不齊,使得用戶無從選擇,甚至有些機構還損害了相關方利益,引發了要求政府規范認證機構、檢驗檢測機構行為的呼聲。為了保證認證、檢驗檢測結果的性、公正性,認可活動應運而生。1947年,個國家認可機構——澳大利亞NATA成立,首先對實驗室進行認可。到了20世紀80年代,工業發達國家先后建立了本國認可機構。20世紀90年代后,一些新興國家也相繼建立了認可機構。
認證制度隨著起源和發展,逐漸從產品認證發展到管理體系認證、服務認證、人員認證等;認可制度隨著起源和發展,逐漸從實驗室認可發展到認證機構認可、檢驗機構認可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