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量化太陽輻射的衰減程度,常采用“大氣質量”(Air Mass,簡寫成AM)來進行標記。大氣質量就是指大氣對地球表面接收太陽光的影響程度[1]。
1.AM 0
大氣質量為零(AM 0)的狀態,是指地球外空間接收太陽光的情況。其中日地距離大約為1.5億公里,即太陽光穿越1.5億公里的太空到達地球大氣層上界時,如圖1所示,其輻照度衰減到1353 W/m2,這個值可以看作是一個常數,即太陽常數,也被稱為是大氣質量零輻射的標準值,記作AM 0。
圖1. AM 0、AM 1.5示意圖和AM 0、AM 1.5G光譜圖
2. AM 1.5
太陽光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其輻射能量衰減可達30%以上,由于太陽光的入射角度不同,其穿過大氣層的厚度將隨之變化,那么太陽光輻射能量的衰減程度也將有所區別。
設定太陽光入射到地球的天頂角(即太陽光入射光線與地面法線之間的夾角)為θ,則大氣質量與θ的關系可表示為:AM=1/cosθ。
當θ=48.2°時大氣質量為AM 1.5,如圖1所示,這是指典型晴天時太陽光照射到一般地面的情況,更接近人類生活的實際狀況,其輻照度為1000 W/m2。
AM 1.5常被用來作為評估地面太陽能轉換裝置及器件、組件性能的入射光能量標準。
3. AM 1.5G
AM 1.5G是指地球表面的標準光譜,其中G是Global的縮寫。
AM 1.5G出自于一項與太陽能相關的ASTM(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 美國材料實驗協會)標準[2],人們為了便于對在不同時間和地點測量的太陽能轉換效率進行比較,將AM 1.5G定義為太陽能轉換系統標準測試的參考光譜,并規定標準的AM 1.5G輻照度為1000 W/m2。
4.AM 0與AM 1.5G光譜圖對比
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之前,到達大氣上界時太陽輻射能量的99%以上分布在150~4000 nm的區間;大約50%的太陽輻射能量在可見光譜區,即波長400~780 nm;7%在紫外光譜區,波長<400 nm;43%在紅外光譜區,波長>780 nm;能量出現在波長約500 nm處,即藍綠光波段。詳見圖1中AM 0的光譜圖。
太陽光穿過大氣層以后到達地表,這個過程中不僅輻照度會衰減,其光譜分布也發生了變化,詳見圖1中AM 1.5G光譜圖。其中波長300 nm的光被大氣層中的氧氣、臭氧、氮氣所吸收,波長為900 nm、1100 nm、1400 nm、1900 nm的光被水蒸氣吸收,1800 nm及2600 nm的光被CO2吸收。
在光化學實驗中,為了獲取AM 1.5G標準太陽光譜,常用氙燈光源搭配AM 1.5G濾光片作為太陽光的模擬光源。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