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溶出是藥物吸收和暴露的限速步驟,因此,難溶性藥物的體外測試尤其具有挑戰性和重要性,需要明確此方法必須能夠利用這一特征,通過提供有意義的釋放速率的解釋,或在某些情況下,解釋實際的釋放機制,從而提供重要的臨床相關信息。
難溶性藥物在制劑處方和制造工藝中需要特別注意,如減小顆粒大小的方法以及更復雜的制劑操作和工程技術領域,以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增加體內濃度和吸收。有一些新興課題正在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理解,特別是諸如溶出方法中的漏槽與非漏槽方面的條件、固態性質的貢獻、表面活性劑的化學性質、計算機模擬、劑量傾瀉和膠囊屬性。
目前,正在開發的口服劑型在水性介質中具有不同水平的溶解度,為了促進具有較低水溶性的藥物的溶出測試,管理機構允許使用低濃度的表面活性劑,以提高溶解度。1添加主要目的是提高藥物在測試介質中的溶解度以實現漏槽條件,由于正在開發的藥物中有很多是難溶性的(統稱BCSII類和IV類),尤其要注意在溶出介質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并不是方法開發中增加溶解度的選擇。
01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是“表面活性物質”的一組化學物質的通用術語。表面活性劑分子中存在疏水基團(尾部)和親水基團(頭部),決定了表面活性劑是具有兩親屬性(親水性和疏水性環境的親和性)的有機化合物。因此,表面活性劑分子同時含有水不溶性(油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表面活性劑分子將遷移到水表面,其中不溶性疏水基團可以延伸出大部分水相,或者如果水與油混合,則進入油相,而水溶性頭部組保持在水相中。表面活性劑分子的這種排列和聚集起著改變水/空氣或水/油界面處水的表面性質的作用(圖1)。
02在溶出方法開發中的表面活性劑類型
在溶出方法的開發中,表面活性劑可以通過其離子電荷分為四大類用于篩選目的:
•陰離子: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鈉/月桂基硫酸鈉(SLS / SDS)
•陽離子:例如十六烷基仨甲基溴化銨(CTAB)
•非離子型:如聚山梨酯20和80,泊洛沙姆
•兩性/兩性離子:例如卵磷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
此外,為了體外評估GIT的性能,可以考慮更復雜的“生物相關的”表面活性劑介質體系。這些制劑模擬人GIT中的禁食(FaSSIF)和進食狀態(FeSSIF)環境。2FaSSIF和FeSSIF介質配方可商購。
03溶出介質中的表面活性劑濃度
如上所述,基于表面活性劑的介質的溶解度增加是濃度依賴性的,而較高濃度的表面活性劑會溶解更多的藥物,3必須優化表面活性劑濃度以平衡溶解度和漏槽條件與檢測制造或穩定性變化方法的區分能力。通常,設定表面活性劑濃度的目標是在溶出介質中使用盡可能少的表面活性劑,以實現所需的漏槽條件和方法的穩健性,同時實現并保持對藥品關鍵質量屬性的區分。
在早期的開發過程中可以評估溶解性和漏槽條件,但是在開發的后期階段,例如在驗證方法可靠性以檢測配方/工藝中的有意變化的過程中,該方法的區分特征往往被揭示出來。
另外,對于基于表面活性劑的溶出介質,應該考慮兩個因素:
(i)應提供表面活性劑介質系統以確保方法可轉移性。表面活性劑的各種來源有時在制備時導致可變的pH。SDS介質尤其如此,因為這種表面活性劑典型地來自乙氧基化中和過程。
(ii)在表面活性劑介質中使用的填充劑的pH值需要在添加表面活性劑之前進行調整。當表面活性劑改變電極的表面環境時,所得到的溶液應被認為是表觀pH值。
04表面活性劑在溶出介質開發中的應用
當表面活性劑被添加到溶出介質時,親水端將與水性介質結合,疏水尾部遇到排斥力,有效地尋找與之相聯系的替代相。相之間的“推拉”降低了水相內的分子間作用力,由此降低了表面和界面張力。事實上,界面張力的降低是表面活性劑增溶的關鍵驅動力。
想象一下一種藥物由于高疏水性而不溶于水或溶出介質的情況。添加表面活性劑并將其溶解在介質中,它作為延伸/線性單體或自締合球形存在,分布在介質中。表面活性劑濃度的進一步增加將最終產生膠束,多個表面活性劑分子的自締合產生表面活性劑尾部的疏水核心的新膠體相。發生這種相變的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CMC)。
在純水相存在下,溶劑與任何疏水表面的相互作用不是在能量上有利的,導致潤濕差和低溶解度。疏水性固體(不溶性藥物)與溶解的表面活性劑的疏水性尾部之間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潤濕和溶解固體所需的能量,從而增加了藥物的溶解度。通過隨后將溶解的物質分配到表面活性劑膠束的疏水核心中可以進一步提高溶解度。在方法開發中選擇最佳的表面活性劑濃度必須考慮膠束的存在與否對體外釋放的基本機制的影響。
05表面活性劑對溶解氣體的影響
如前所述,溶出介質中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改變了介質的表面和界面張力。這導致溶解氧在介質中的溶解度的變化。Fliszar等人4評估了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溶出介質中溶解氧的作用。使用含有0.5%SLS,2.0%SLS和0.5%吐溫80的含水(不含表面活性劑)介質和溶出介質,研究了幾種標準制劑對氧溶解的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含有表面活性劑的介質的氧含量由于表面張力的降低而被發現為7.5-8.5mg/mL。然而,不含表面活性劑的水性介質更低,為5.5mg/mL。不管所用的脫氣方法(在真空下攪拌,加熱,超聲處理,氦氣噴射和膜過濾),一旦脫氣完成,所有介質準備重新獲得或重新生成。初始氧含量和通氣達到平衡的持續時間取決于用于脫氣的方法(圖2-4)。評估氧含量的增加對其溶解的影響。研究證實,含有表面活性劑的介質在初始時間點沒有發現任何結果值(誤差范圍內)(圖5和6)。
此外,已知對溶解氧敏感的化合物(潑尼松)在通氣和脫氣(換句話說,含氧量)反應中的溶出曲線顯示出顯著的變化,如圖7所示。從這項工作可以得出結論,含表面活性劑的介質迅速恢復其平衡氧含量,并且變化具有最小誤差。該研究證實,在實驗開始之前,介質中的溶解氣體達到平衡是很重要的。
LOGAN將持續分享難溶性藥物的溶出度測試系列的相關文獻!
參考文獻:
1. Noory, C., Tran, N., Ouderkirk, L., Shah, V. Steps for development of a dissolution test for sparingly water-soluble drug products. Dissolut.Technol., 2000, 7(1), 16–18.
2. Bhagat, N. B., Yadav, A. B., Mail, S. S., Khutale, R. A., Hajare, A. A., Salunkhe,S. S., Nadaf, S. J. A review on development of biorelevant dissolution medium. J. Drug Deliv. Ther., 2014, 4(2), 140–148.
3. Shah, V. P., Konecny, J. J., Everett, R. L., Mc Cullough, B., Noorizadeh,A. C., Skelly, J. P. In vitro dissolution pro?le of water-insoluble drug dosage forms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 Pharm. Res., 1989, 6(7), 612–618.
4. Fliszar, K. A., Forsyth, R. J., Zhong, L., Martin, G. P. E?ects of dissolved gases in surfactant dissolution media. Dissolut. Technol., 2005, 12(3), 6–10.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