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中,蛋白質與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極其關鍵,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之一。此篇文章由月旭科技S席科學家王國斌博士執筆,對蛋白質的結合與吸附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講述。
蛋白質吸附原理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亞基組成的生物分子。每個氨基酸都有一個側鏈,該側鏈根據周圍環境的 pH 值以及其自身的極性/非極性性質而增減電荷。
帶電區域可以極大地促進蛋白質與其他分子和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自身的三級結構(蛋白質折疊)。由于其親水性,帶電荷的氨基酸往往位于蛋白質的外部,在此處它們可以與表面相互作用。在表面化學方面,蛋白質吸附是描述這些分子在材料外部聚集的一種關鍵現象。蛋白質保持附著在表面上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特性,例如表面能、質地和相對電荷分布。由于氨基酸和材料表面之間的接觸點數量更多,因此較大的蛋白質更可能吸附并保持附著在表面上。在目標蛋白和雜質蛋白共存時,蛋白與表面的吸附/結合,就分為特異性結合和非特異性結合(nonspecific binding,簡稱NSB)。
蛋白質吸附的能量
蛋白質自發吸附的基本思想是,當釋放的能量大于根據吉布斯自由能定律獲得的能量時,就會發生吸附。
在等式中可以看出:
ΔG=ΔH?TΔS
• ?是參數的凈變化
• G 是吉布斯自由能
• T 是溫度(SI 單位:開爾文)
• S 是熵(SI 單位:焦耳每開爾文)
• H 是焓(SI 單位:焦耳)
為了使蛋白質吸附自發發生,ΔG 必須是一個負數。
吸附率
為了使蛋白質吸附,它們必須首先通過以下一種或多種主要的運輸機制與表面接觸:擴散、熱對流、整體流動或其組合。當考慮蛋白質的運輸時,很明顯濃度梯度、溫度、蛋白質大小和流速將影響蛋白質到達固體表面。在低流量和最小溫度梯度的條件下,可以根據擴散速率方程對吸附速率進行建立模型。
擴散率方程
• D 是擴散系數
• n 是蛋白質的表面濃度
• Co 是蛋白質的最大濃度
• t 是時間
較高的堆積濃度和/或較高的擴散系數(與分子大小成反比)會導致大量分子到達表面。隨之而來的蛋白質表面相互作用導致被吸附蛋白質的局部濃度很高。
蛋白質相互作用力
蛋白質相互作用力分為四種:離子或靜電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氫鍵作用力以及電荷轉移或粒子電子供體/受體相互作用。前兩種較為常見。
離子或靜電相互作用
(Ionic or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蛋白質的電荷由其氨基酸側鏈的酸解離常數pKa以及末端氨基酸和羧酸決定。等電點(pI)高于所用緩沖液 pH 值的蛋白質帶正電荷,而等電點(pI)低于所用緩沖液 pH 值的蛋白質帶負電荷。蛋白質的凈電荷由其成分的總電荷確定,可在生理電場中導致電泳遷移。由于水的高介電常數,這些作用是短距離的,但是,一旦蛋白質接近帶電的表面,靜電偶合便成為主要的作用力,因而產生吸附。
帶正電的氨基酸包括: 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組氨酸(histidine)。
帶負電的氨基酸包括: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
疏水相互作用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蛋白對于疏水性材料表面的吸附作用可以通過兩個疏水分子之間與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來理解。疏水分子也是非極性分子,通常具有不溶于水的長碳鏈、苯環或者雜環。脂肪和水的混合是這種相互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通常的理解是水和脂肪不會混合,因為作用在水和脂肪分子上的范德華力太弱了。脂肪滴在水中的行為與其分子間作用力相比,更多地與反應的焓和熵有關。
蛋白溶液對于疏水性材料表面的吸附作用是相似的。疏水的氨基酸包括: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蛋氨酸(Methion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疏水的氨基酸,尤其是苯丙氨酸,對于疏水性材料表面有強烈的吸附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比其他弱分子間作用力(即范德華相互作用或氫鍵)相對更強。例如聚苯乙烯的表面。ELISA 就是利用疏水相互作用,把蛋白均勻地,牢固地吸附于96孔板表面,來進行蛋白的定量檢測。
氫鍵
與形成多肽中的任何基團一樣,水具有形成氫鍵的能力。在折疊和締合過程中,肽和氨基酸基團與水交換氫鍵。因此,氫鍵對在水性介質中的蛋白質吸附沒有強烈的穩定作用。
電荷轉移相互作用
電荷轉移相互作用在蛋白質穩定化和表面相互作用中。帶電和極性基團通過形成離子對、氫鍵和其他不太具體的靜電相互作用,賦予蛋白質重要的特性。具有可電離側鏈的氨基酸,例如 Asp、Glu、His、Lys 和 Arg,賦予蛋白質重要的特性。Ser、Thr和Ty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引起的電荷改變是誘導性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極性表面相互作用,這會導致蛋白在表面吸附的變化。
作者
王國斌,美籍華人博士,在生命科學和表面化學領域有著20多年的產品研發經驗。曾就職于SRU Biosystems,開發了 BIND™生物傳感器,現就職于BMT Biosystems,任副總裁,管理生物醫學和診斷產品中特殊材料及表面應用的開發和生產。
王國斌博士憑借在高分子化學、表面科學、蛋白質兼容表面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加入月旭科技后,主持研制了“續凈一號”銀離子消毒液,并對月旭科技的蛋白純化系列產品的研發提供了極大的技術支持。為今后月旭科技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