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分析實驗室常規分析包括兩大類:一類為油品化學組成的儀器分析,其中包括液相色譜分析、氣相色譜分析、紅外光譜分析、MOA分析(油品微量金屬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分析等;另一類為油品的理化性能分析,例如,粘度、酸值、腐蝕、閃點、凝點、色度、氧化安定性等。
在潤滑油分析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廢液,廢液需用專桶收集并進行處理。在廢油處理過程中,我們研究了一種廢潤滑油再生技術。經過該技術處理的再生潤滑油可降低規格使用,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吸附劑渣土、水洗液均可作無害化處理,因此再生油技術實現了潤滑油分析實驗室廢油的綠色環保無害化處理。
2廢油的處理過程對廢首著先進行酸值、粘度、凝點、閃點等指標的質量評定,根據實測數據進行再生處理111.先將廢油進行沉降過濾后,倒入中和釜,加熱到適當溫度,加入一定量的已預熱堿液,攪拌中和10 2h,待分層后放掉堿碴,對中和后的油,用已預熱好的水反復水洗至中性(1%c酚酞檢測不變色),水洗溫度控制在40~ 90*C,然后進行減壓蒸餾。將中性油泵入減壓釜,邊攪拌邊減壓至0.04MPa緩慢升溫至70~ 90*C,脫水后,提高真空度使殘壓達到0.02MPa時,慢慢升溫至預定溫度,恒溫1~3h,拔掉輕餾分及半酯。待冷卻至50*C以下時,關閉攪拌和真空泵。減壓蒸餾后的油先后進入精制罐1和精制罐2,精制罐1和精制罐2中分別加有不同品種的吸附劑,用于脫色、脫水、脫雜質。從精品罐2中放出的油經過濾后再進行一次質量評定,依據評定結果確定基礎油的粘度、凝點、酸值、閃點范圍。根據基礎油自身特點確定其用途后,加入合適的添加劑,沉降24h后進行過濾,過濾后的油即為再生成品油。再生成品油根據不同的粘溫性能用于不同的地面裝備。廢潤滑油的再生工藝流程圖見使用后的FM2油,其酸值、運動粘度和金屬含量均已不符合要求,采用廢潤滑油再生工藝流程對其進行處理后,基礎油的酸值、運動粘度和金屬含量均達到了標準(見表1)。
表1FM2油再生處理結果項目再生前再生后基礎油質量指標色度(級)運動粘度(100-C)不小于4.95運動粘度(-40-C)不大于10500不大于0.05閃點rc)不低于240不高于-60水分無水溶性酸堿無不大于10不大于390微量金屬元素(Pg/g)不高于3中間廢棄物的處理在再生處理過程中,中和時會產生堿渣,中和水洗后會產生偏堿性廢水以及需廢棄的吸附劑。這些中間廢棄物如不進行妥善處理將會造成二次污染,使廢油再生技術失去其經濟、環保價值。因此,中間廢棄物的處理是再生油技術的關鍵一環。
31廢渣的處理廢渣包括中和時產生的堿渣、反復利用后失效的吸附劑A和吸附劑B. 311堿渣的處理堿渣主要含未中和的堿(濃度3%~ 5%)及脂肪酸皂等,1000kg再生油可產生150~200kg的堿渣。
可在堿渣中加入牛脂、硬脂酸、基礎油、添加劑,復合生產潤滑脂。此法生產的潤滑脂,其性能符合GB 492的要求,可在重型汽車上使用。實驗結果表明,用堿渣制成的潤滑脂的使用效果與原用脂相當,可用于不接觸水的機械部分的潤滑。堿渣制脂工藝流程圖見。
312吸附劑A的處理1000kg再生油的生產過程中將產生30kg吸油飽和的吸附劑A,其中含油量為3%~4%.吸附劑A在吸附飽和后于高溫下進行脫附,可繼續使用。
經過多次循環使用失效后的廢棄吸附劑A能充分燃燒,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因此廢棄的吸附劑A可以用作鍋爐房的固體燃料。
313吸附劑B處理1000kg再生油的生產過程中將產生40kg吸油飽和的吸附劑B,其中含油量為2%~3%.吸附劑B在吸附飽和后于高溫下進行脫附,可繼續使用。
經過多次循環使用失效后的廢棄吸附劑B可在垃圾處理中心進行高溫、高壓處理,其油蒸汽可回收利用,經高溫、高壓處理后的渣土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填料或回填土。
32廢水的處理在中和過程中,1000kg再生油將產生1500kg偏堿性廢水,其中含有浮油和少量乳化油,其酸值為8~10.由于合成油的再生生產規模小,總排放量也小,因而采用大型凈化設備是不現實的。為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了隔離分油-鋸木吸附法。用此法處理的廢水,其質量基本達到了工業廢水的排放要求(見表2)。
表2排放水的處理質量項目排放標準結果pH值生化需氧量(mL/L)(5天,20-C)化學耗氧量(mL/L)(重鉻酸鉀法)硫化物(mL/L)揮發酚(mL/L)氰化物(mL/L)石油類(mL/L)4結論(5)采用廢潤滑油再生技術處理廢油的過程中,使用的化合物品種很少,而且它們均屬對環保無毒的化學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