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無機超細粉體表面包覆形成的新粉末是一種殼?核結構的復合粉末。包覆機理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1) 庫侖靜電引力相互吸引機理。
這種觀點認為,包覆劑帶有與基體表面相反的電荷,靠庫侖引力使包覆劑顆粒吸附到被包覆顆粒表面。
2) 化學鍵機理。
通過化學反應使基體和包覆物之間形成牢固的化學鍵,從而生成均勻致密的包覆層。包覆層與基體結合牢固,不易脫落,但需要基體表面具備一定的官能團。
3) 過飽和度機理。
這種機理從結晶學角度出發,認為在某一pH值下,有異相物質存在時,如溶液超過它的過飽和度就會有大量的晶核立即生成,沉積到異相顆粒表面形成包覆層,此時晶體析出的濃度低于溶液中無異相物質時的濃度。這是由于在非均相體系的晶體成核與生長過程中,新相在已有的固相上成核或生長,體系表面自由能的增加量小于自身成核(均相成核),體系表面自由能的增加量,所以分子在異相界面的成核與生長優先于體系中的均相成核。
微乳液法
微乳液是2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在表面活性劑作用下形成的熱力學穩定、各向同性、外觀透明或半透明的溶液,其分散相的粒徑為l0~100 nm。
微乳液包覆法首先通過W/O(油包水)型微乳液提供的微小水核來制備需要包覆的超細粉體,然后通過微乳聚合對粉體進行包覆改性。與其他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相比,微乳液法制備納米材料具有以下特點:
①粒徑分布窄且較易控制;
②由于粒子表面包覆一層(或幾層)表面活性劑分子,不易聚結,得到的有機溶膠穩定性好,可較長時間放置;
③在常壓下進行反應,反應溫度較溫和,裝置簡單,易于實現。
沉淀法
沉淀法是向含有粉體顆粒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劑,或者加入可以引發反應體系中沉淀劑生成的物質,使改性離子發生沉淀反應,在顆粒表面析出,從而對顆粒進行包覆。沉淀反應包覆往往是在納米粒子表面包覆無機氧化物,可以便捷地控制體系中的金屬離子濃度以及沉淀劑的釋放速度和劑量,特別適合對微納米粉體進行無機改性劑包覆。
非均相凝聚法
非均相凝聚法是根據表面帶有相反電荷的微粒能相互吸引而凝聚的原理提出的。如果一種微粒的直徑遠小于另一種電荷微粒的直徑,那么在凝聚過程中,小微粒就會吸附在大微粒的外表面形成包覆層。其關鍵在于對微粒表面進行修飾,或直接調節溶液的pH值,從而改變微粒的表面電荷。
溶膠?凝膠法
采用溶膠?凝膠法包覆的工藝過程是:首先將改性劑前驅體溶于水(或有機溶劑)形成均勻溶液,溶質與溶劑經水解或醇解反應得到改性劑(或其前驅體)溶膠;
再將經過預處理的被包覆顆粒與溶膠均勻混合,使顆粒均勻分散于溶膠中,溶膠經處理轉變為凝膠,在高溫下煅燒得到外表面包覆有改性劑的粉體,從而實現粉體的表面改性。
溶膠?凝膠法制備的包覆復合粒子具有純度高、化學均勻性好、顆粒細小、粒徑分布窄等優點。
且該技術操作容易、設備簡單,能在較低溫度下制備各種功能材料,在磁性復合材料、發光復合材料、催化復合材料和傳感器制備等方面獲得了較好的應用。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