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 量 不 確 定 度
科
普
篇
測量不確定度是與測量結果關聯的一個參數,用于表征合理賦予被測量的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確定度"方式,也可以是一個標準偏差(或其給定的倍數)或給定置信度區間的半寬度。該參量常由很多分量組成,它的表達(GUM)中定義了獲得不確定度的不同方法。
前文回顧
測 量 不 確 定 度 丨 科普篇①
結 果
不確定度當由方差得出時,取其正平方根。當分散性的大小用說明了置信水準的區間的半寬度表示時,作為區間的半寬度取負值顯然也是毫無意義的。當不確定度除以測量結果時,稱之為相對不確定度,這是個無量綱量,通常以百分數或10的負數冪表示。 [2]
認 識 過 程
在測量不確定度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從傳統上理解它是“表征(或說明)被測量真值所處范圍的一個估計值(或參數)";也有一段時期理解為“由測量結果給出的被測量估計值的可能誤差的度量"。這些曾經使用過的定義,從概念上來說是一個發展和演變過程,它們涉及到被測量真值和測量誤差這兩個理想化的或理論上的概念(實際上是難以操作的未知量),而可以具體操作的則是現定義中測量結果的變化,即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
早在七十年代初,國際上已有越來越多的計量學者認識到使用“不確定度"代替“誤差"更為科學,從此,不確定度這個術語逐漸在測量領域內被廣泛應用。1978年國際計量局提出了實驗不確定度表示建議書INC-1。1993年制定的《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南》得到了BIPM、OIML、ISO、IEC、IUPAC、IUPAP、IFCC七個國際組織的批準,由ISO出版,是國際組織的重要文獻。中國也已于1999年頒布了與之兼容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計量技術規范。至此,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成為檢測和校準實驗室必重要的工作之一。
意 義
測量不確定度是一個新的術語,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將測量誤差分為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的傳統分類方法,它在可修正的系統誤差修正以后,將余下的全部誤差劃分為可以用統計方法計算的(A類分量)和其他方法估算的出類分量)兩類誤差。A類分量是用多次重復測量以統計方法算出的標準偏差σ來表征,而B類分量是用其他方法估計出近似的“標準偏差"u來表征,并可像標準偏差那樣去處理u。若上述分量彼此獨立,通常可用方差合成的方法得出合成不確定度的表征值。由于不確定度是未定誤差的特征描述,故不能用于修正測量結果。[3]
不 確 定 度
不確定度的含義是指由于測量誤差的存在,對被測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反過來,也表明該結果的可信賴程度。它是測量結果質量的指標。不確定度越小,所述結果與被測量的真值愈接近,質量越高,水平越高,其使用價值越高;不確定度越大,測量結果的質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價值也越低。
在報告物理量測量的結果時,必須給出相應的不確定度,一方面便于使用它的人評定其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測量結果之間的可比性。
參 考 資 料
1. 沙定國. 誤差分析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M]. 中國計量出版社, 2003.
2. 邱英, 彭延齡.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 機械工程師, 2007(4):60-62.
3. 張海濱, 王中宇, 劉智敏.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驗證研究[J]. 計量學報, 2007, 28(3):193-197.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