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賽銳特檢測儀器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醫用紡織品透氣性能測試儀測試標準分析
醫用紡織品透氣性能測試儀是氣體透過率測試儀家族中的一種,適用于多種紡織品包括產業用織物,非織造布及其他可透氣的制品如海綿等材料的透氣性。及紙張等高透氣材料的檢測。
一、基本信息
適用于多種紡織織物,包括產業用織物、非織造布等紡織制品和其他可透氣材料的透氣性能測定。
二、應用行業
廣泛用于食品、藥品、包裝、塑料、工業、電子、能源等行業,適用于塑料薄膜、復合膜、紙塑復合包裝、太陽能背板、片材、復合材料、鍍鋁膜、共擠膜等膜、鋁箔、片狀材料以及塑料、橡膠、紙質、玻璃、金屬等材料的瓶、袋、罐、盒等包裝容器。
三、儀器特征
1、儀器自帶溫度控制功能,通過溫度控制可以模擬產品在實際環境中的狀況,可以滿足溫度范圍內的材料透氣性測試的多種要求。
2、*擬合功能,可以-273℃~+200℃的材料的透氣量、透氣系數、溶解度系數和擴散系數,滿足塑料薄膜在高、低溫等特殊應用條件下的透氣性能測測試與評估。
3、計算機控制、全自動試驗
4、測定透過率、溶解度、擴散與滲透系數
5、比例與模糊兩種試驗過程判斷模式
6、可擴展有毒、易爆等危險氣體的試驗
7、量程可軟件設定擴展
8、標準膜快速校準
9、網絡傳輸接口支持局域網數據集中管理與互聯網信息傳輸
四、測試原理
將預先處理好的試樣放置在上下測試腔之間,夾緊,首先對低壓腔(下腔)進行真空處理,然后對整個系統抽真空,當達到規定的真空度后,關閉測試下腔,向高壓腔(上腔)充入一定壓力的試驗氣體,并保證在試樣兩側形成一個恒定的壓差(可調),這樣氣體會在壓差梯度的作用下,由高壓側向低壓側滲透,通過對低壓側內壓強的監測處理,從而得出所測試樣的各項阻隔性參數。
五、執行標準
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
GB/T5453、GB/T13764、ASTM D737、ISO 9237、ISO 5636
六、使用環境
1、儀器應放置平整、穩固的平臺(或基礎)上。
2、儀器周圍無強磁場,無振源。
3、室內大氣無腐蝕性介質,無較大顆粒型灰塵,氣流穩定。
4、環境 :溫度 20±3℃ 濕度RH :≤65%
5、使用電源Ac220V±10V、50Hz,接地良好,對于外電源波動較大地區,建議使用電源穩壓器(AC220±1% 2kw)。
七、調試步驟
1、儀器工作前應將之調平,具體操作為旋轉可調機腳使儀器水平即可。
2、檢查試樣定值圈是否旋緊,其氣密圈是否緊貼兩結合面。
3、檢查壓頭能否控制壓頭靈活上下。
4、檢查吸風軟管與流量筒體,吸風機的聯接是否緊密。
5、檢查流量筒體上的門蓋與門鎖是否能蓋緊。
6、檢查打印機是否正確聯機。
7、校正
8、檢查儀器是否漏氣:用無孔板代替校正板進行測試,透氣率屏顯示數值為0(允許跳動10Pa以下)為不漏氣,否則儀器某部份漏氣,應進行檢查并調整。
八、操作步驟
1、按要求準備好試樣并裁剪成規定尺寸。
2、選擇試樣定值圈并安裝在儀器上。
3、選擇噴嘴。
4、接通儀器電源。
5、進行參數設定。
6、按下啟動鍵,儀器啟動。
7、儀器自動將試樣壓緊,開始測試,至達到設定壓差時,自動將試樣松開,儀器自動換算出測試結果并停止。
8、進行下一塊試樣的測試,直到有效測試數達到要求后(次數顯示屏當前為第幾次測試)按GB/T 5453-97進行數據處理。
9、測試結果可在透氣量/壓差顯示屏上觀察,也可打印。
10、測試結束,關閉電源,并清潔儀器和各附件,將定值圈卸下放入備件抽屜。
九、注意事項
1、儀器為高精密性設備,搬移和運輸過程中,嚴禁碰撞和劇烈顛簸。
2、儀器出廠時已較準,非專業人員不可折修儀器內部器件。
3、儀器附件(噴嘴,噴嘴座及孔板、試樣定值圈)直接關系到 測試精度,不允許用抹布直接擦試,如有沾污,應用吹耳球吹拂其表面灰塵。
4、測試過程中,不要觸動試樣,以免影響試樣透氣性能。
5、 噴嘴口徑的選擇應根據試樣透氣性能來選擇,對于不清楚其透氣性的試樣,有必要多進行幾次測試,使其更反應試樣透氣性能。
6、氣流量筒內的過濾網應視使用頻率予以定期清潔。
7、對于儀器測試很長時間,也未穩定壓差值和風機聲響連續過大,應停機檢查各元件的氣密性或所選測試件是否在量程范圍。
8、對于不同厚度的試樣,應調節試樣壓頭位置,使其能更好緊密壓緊試樣。
9、儀器測試與空氣大氣壓相關,建議每工作日進行一次校對,儀器校對工作應由專門的人員進行。
10、氣流量筒內有精密傳感元件,更換噴嘴和清潔時動作應輕柔,以免發生意外。
11、各密封聯接處的氣密性直接影響測試精度,應小心沾污、變形和破損。
12、選擇噴嘴號:建議使動態壓差落在600~3000Pa區間,以獲得更穩定的測試結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