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厭氧反應器的常見問題
閱讀:1435 發布時間:2019-5-181、厭氧反應器內出現泡沫、化學沉淀等不良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厭氧反應器中時會產生大量泡沫,泡沫呈半液半固狀,嚴重時可充滿氣相空間并帶入沼氣管道,導致沼氣系統的運行困難。
產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厭氧系統運行不穩定,因為泡沫主要是由于CO2產量太大形成的,當反應器內溫度波動或負荷發生突變等情況發生時,均可導致系統運行的不穩定和CO2的產量增加,進而導致泡沫的產生。如果將運行不穩定因素及時排除,泡沫現象一般也會隨之消失。在厭氧污泥培養初期,由于CO2產量大而甲烷產量少,也會出現泡沫,隨著甲烷菌的培養成熟,CO2產量減少,泡沫一般也會逐漸消失。進水中含蛋白質是產生泡沫的一個原因,而微生物本身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也會降低水的表面張力而生成氣泡。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大量產氣會產生類似好氧處理的曝氣而形成氣泡問題,負荷突然升高所帶來的產氣量突然增加也可能出現泡沫問題。
碳酸鈣(CaCO3)沉淀:處理廢水鈣含量高或利用石灰補充堿度,都會增加產生碳酸鈣沉淀的可能性。高濃度的碳酸氫鹽和磷酸鹽都利于鈣的沉淀。
鳥糞石(MgNH4PO4)沉淀:進水中含較高濃度的溶解性正磷酸鹽、氨氮和 鎂離子時,就會生成鳥糞石沉淀。厭氧處理系統鳥糞石沉淀主要在管道彎頭、水泵入口和二沉池進出口等處出現。
2、厭氧生物處理的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理論研究認為三個階段,即厭氧消化過程分為水解發酵階段、產乙酸產氫階段、產甲烷階段三部分。
水解發酵階段和產乙酸產氫階段又可合稱為酸性發酵階段。在這個階段,污水中的復雜機物,在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下,分解成簡單的機物,如機酸,醇類等,以及CO2、NH3和H2S等機物。由于機酸的積累,污水的pH值下降到6以下。此后,由于機酸和含氮化合物的分解,產生碳酸鹽和氨等使酸性減退,pH值回升到6.6~6.8左右。
⑴ 水解酸化階段。污水中復雜的大分子、不溶性的機物在細胞外酶的下水解為小分子、溶解性機物,然后滲入細胞體內,水解產生揮發性機酸、醇類及醛類等。
⑵ 產氫產乙酸階段。在產氫產酸菌的下,各種機酸分解轉化為乙酸、氫和二氧化碳。
⑶ 產甲烷階段。產甲烷菌將乙酸、氫及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
3、厭氧消化的三個階段和COD轉化率多少?
4、水解酸化法的優點是什么?
⑴ 池體不需要密閉,也不需要三相分離器,運行管理方便簡單。
⑵ 大分子機物經水解酸化后,生成小分子機物,可生化性較好,即水解酸化可以改變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減少反應時間和處理能耗。
⑶ 水解酸化屬于厭氧處理的前期,沒達到厭氧發酵的終階段,因而出水中也就沒厭氧發酵所產生的難聞氣味,改善了污水處理的環境。
⑷ 水解酸化反應所需時間較短,因此所需構筑物體積很小,一般與沉淀池相當,可節約基建投資。
⑸ 時間酸化對固體機物的降解效果較好,而且產生的剩余污泥很少,實現了污泥、污水一次處理,具消化池的部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