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BIS M使用高頻 (HF) 13.56 MHz,支持DIN ISO 15693和14443標準。讀/寫磁頭是數據載體和分析單元之間的連接紐帶。BIS M讀/寫磁頭提供的數據安全性。它們有不同的結構形式、尺寸 – 例如圓形/棒形天線,所以能滿足各種各樣的任務要求。
詳細介紹
RFID系統低頻數據載體 (70/455 kHz)
LF (70/455 kHz)
尺寸
Ø 10 x 4.5 mm
天線形狀
圓形
存儲器類型
EEPROM
用戶數據,讀/書
511 Byte
存儲溫度
-30...85 °C
環境溫度
0...70 °C
外殼材料
環氧樹脂-玻璃纖維
防護等級
IP68
安裝
無金屬 (緩沖區)
金屬上
在金屬內齊平
許可/一致性
CE, cULus, WEEE
端口阻抗匹配問題的研究可以從2個基本方向來考慮:
(1)方向1:源端固定,即RS和XS不可變,考慮負載端RL和XL與源端的阻抗匹配問題。
(2)方向2:負載端固定,即RL和XS不可變,考慮源端RS和XS與負載端的阻抗匹配問題。
下面以方向1,源端固定負載改變以實現匹配的問題為例討論具體的匹配模式。結合式(2)與圖2(c),可能的端口阻抗匹配有如下5種模式:
RFID系統低頻數據載體 (70/455 kHz)
主營德國進口備件:巴魯夫BALLUFF、圖爾克TURK、倍加福P+F、SICK、 FIAMA
MTS、 SMC、 易福門IFM、皮爾茲Pilz 、費斯托FESTO
美國邦納Banner 等
1、無線射頻識別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可快速進行物品追蹤和數據交換,其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
RFID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是無線電技術與雷達技術的結合。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RFID的理論基礎。奠定RFID基礎的技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發展。當時為了鑒別飛機,又稱為“敵友”識別技術,該技術的后續版本至今仍在飛機識別中使用。
一個典型的RFID系統包括電子標簽、讀寫器(含天線)和應用系統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電子標簽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它由標簽天線和標簽芯片組成,能接收讀寫器的電磁場調制信號并返回響應信號,實現對標簽識別碼和內存數據的讀出或寫入操作。讀寫器用于接收主機端命令,并將存儲在感應器中的數據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回主機,它內含控制器和天線,如果讀取距離較長,則天線會單獨存在。應用系統是指用戶原有的MIS系統。與RFID系統交互的應用系統的終端計算機,傳遞著應用系統發出的工作指令,并通過中間件控制電子標簽和讀寫器之間的協調工作,處理RFID系統采集的所有數據,并進行運算、存儲及數據傳輸。
BIS C-108-MF-01 BAM012E
BIS C-122-AD-1 BAM0127
BIS C-122-AD-2 BAM0128
BIS C-128-HW1 BAM0129
BIS L-203-ZH1 BAM012H
BIS Z-HW-001 BAM012L
BIS Z-HW-002 BAM01FT
BIS Z-HW-003 BAM01JK
BIS Z-HW-004 BAM01KN
BIS Z-HW-006 BAM0241
BIS Z-MP-001 BAM012M
BIS Z-SP-003 BAM01LW
BIS Z-ZA-001 BAM01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