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是指無限地減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到零的活動。*,就其內容而言,一是要控制生產過程中不得已產生的能源和資源排放,將其減少到零;另一含義是將那些不得已排放出的能源、資源充分利用,終消滅*資源和能源的存在。
廢水“*”是指工業廢水經過重復使用后,將這部分含鹽量和污染物高濃縮成廢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無任何廢液排出工廠。水中的鹽類和污染物經過濃縮結晶以固體形式排出廠送垃圾處理廠填埋或將其回收作為有用的化工原料。
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RO(反滲透膜雙膜法)和EDR技術他們的主要材料是納米級的反滲透膜,而這種技術的作用對象是離子(重金屬離子)和分子量在幾百以上的有機物。
其工作原理是在一定壓力條件下,H2o可以通過RO滲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物,重金屬離子,大分子有機物,膠體,細菌和病毒則無法通過滲透膜。從而可以將滲透的純水與含有高濃度有害物質的廢水分離開來。
但是使用這種技術我們只能得到60%左右的純水,而剩余的含高濃度有害物質的廢水終避免不了排放到環境的結局,而這些高濃度的重金屬離子和無機物對我們的環境是極其有害的。
CC技術,能真正達到工業廢水“*”,RCC的核心技術為“機械蒸汽再壓縮循環蒸發技術”及“晶種法技術”、“混合鹽結晶技術”。
【機械蒸汽再壓縮循環蒸發技術】
1、機械蒸汽再壓縮循環蒸發技術的基本原理
所謂的機械蒸汽再壓縮循環蒸發技術,是根據物理學的原理,等量的物質,從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中,需要吸收定量的熱能。當物質再由氣態轉為液態時,會放出等量的熱能。根據這種原理,用這種蒸發器處理廢水時,蒸發廢水所需的熱能,再蒸汽冷凝和冷凝水冷卻時釋放熱能所提供。
在運作過程中,沒有潛熱的流失。運作過程中所消耗的,僅是驅動蒸發器內廢水、蒸汽、和冷凝水循環和流動的水泵、蒸汽泵和控制系統所消耗的電能。為了抵抗廢水對蒸發器的腐蝕,保證設備的使用壽命蒸發器的主體和內部的換熱管,通常用高級鈦合金制造。其使用壽命30年或以上。
蒸發器單機廢水處理量由27噸/天起至3800噸/天。如果需要處理的廢水量大于單機大處理量,可以按裝多臺蒸發器處理。蒸發器在用晶種法技術運行時,也稱為鹵水濃縮器(BrineConcentrator)。
2、鹵水濃縮器構造及工藝流程
(1)待處理鹵水進入貯存箱,在箱里把鹵水的PH值調整到5.5-6.0之間,為除氣和除碳作準備。鹵水進入換熱器把溫度升至沸點。
(2)加熱后的鹵水經過除氣器,清除水里的不溶所體,如氧所和二氧化碳。
(3)新進鹵水進入深縮器底槽,與在濃縮器內部循環的鹵水混合,然后被泵到換熱器管束頂部水箱。
(4)鹵水通過裝置,在換熱管頂部的鹵水分布件流入管內,均勻地分布在管子的內壁上,呈薄膜狀,受地引力下降至底槽。部分鹵水沿管壁下降時,吸收管外蒸汽所釋放的熱能而蒸發了,蒸汽和未蒸發的鹵水一起下降至底槽。
(5)底槽內的蒸汽經過除霧器進入壓縮機,壓縮蒸汽進入濃縮器。
(6)壓縮蒸汽的潛熱傳過換熱管壁,對沿著管內壁下降的溫度較低的鹵水膜加熱,使部分鹵水蒸發,壓縮蒸汽釋放潛熱時,在換熱管外壁上冷凝成蒸餾水。
(7)蒸餾水沿管壁下降,在濃縮器底部積聚后,被泵經換熱器,進儲存罐待用。蒸餾水流經換熱器時,對新流入的鹵水加熱。
(8)底槽內部分鹵水被排放,以控制濃縮器內鹵水的濃度。
晶種法技術:可以解決蒸發器換熱管的結垢問題,經處理后排放的濃縮廢水,通常被送往結晶器或干燥器,結晶或干燥成固體,運送堆填區埋放。上述循環過程,周而復始,繼續不斷地進行。
【晶種法技術】
如廢水里含有大量鹽分或TDS,廢水在蒸發器內蒸發時,水里的TDS很容易附著在換熱管的表面結垢,輕則影響換熱器的效率,嚴量時則會把換熱管堵塞。解決蒸發器內換熱管的結垢問題,是蒸發器能否用作處理工業廢水的關鍵。
RCC成功開發了護有的“晶種法”技術,解決了蒸發器換熱管的結垢問題,使他們設計和生產的蒸發器,能成功地應用于含鹽工業廢水的處理,并被廣泛采用。應用“晶種法“技術的蒸發器,也稱作“鹵水濃縮器”(BrineConcentrator)。
經鹵水濃縮器處理后排放的濃縮廢水,TDS含量可高達300,000pp,通常被送往結晶器或干燥器,結晶或干燥成固體,運送堆填區埋放。
“晶種法”以硫酸鈣為基礎。廢水里須有鈣和硫化物的存在,濃縮器開始運作前,如果廢水里自然存在的鈣和硫化物離子含量不足,可以人工加以補充,在廢水里加添硫酸鈣種子,使廢水里鈣和硫化物離子含量達到適當的水平。
廢水開始蒸發時,水里開始結晶的鈣和硫酸鈣離子含量達到適當水平。廢水開始蒸發時,水里開始結晶的鈣和硫酸鈣離子就附著在這些種子上,并保持懸浮在水里,不會附著在換執管表面結垢。
這種現象稱為“選擇性結晶”。鹵水濃縮器通常能持續運作長達一年或以上,不才需定期清洗保養。在一般情況下,除了在濃縮器啟動時有可能添加“晶種外”,正常運作時不需再添晶種。
【混全鹽結晶技術】
1、混全鹽結晶技術的應用
鹵水濃縮器可回收鹵水里95%至98%的水份,剩余的濃縮鹵水殘液,含有大量的可溶固體。在有些地區,鹵水殘液被送往蒸發池自然蒸發,或作深井壓注處理。
但很多地區,如美國西南部的科羅拉多河流域,為了防止濃縮鹵水排放蒸發池或作深井壓注處理后滲出,對水源造成二次污染,沿岸的工礦企業產生的廢水,必須作“零排入”處理。如殘液的流量很小,則可用干燥器把殘淮干燥成固體,收集后送堆場填埋;如殘液量較大,用結晶器把殘液里的可溶固體給晶后收集填埋,是更經濟的處理方法。
一般生產性化工結晶程序,如氯化鈉、硫酸鈉等化工商品的生產,僅需要處理一種鹽類的結晶,這類單鹽鹵水的結晶工藝,比較容易掌握,但工業污水里所含的的鹽份,種類繁雜,甚至含有兩種鹽份組成的復鹽。
有多種鹽類并存的鹵水會在結晶器內產生泡沫和具有*的腐蝕性,同時多種不同鹽類的存在,會造成鹵水不同的沸點升高。不同成度的結垢,對設備的換熱系數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通過數十年的研究和實踐我們掌握了一套混合鹽類結晶技術,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驗室對混通過實合鹽鹵的分析,準確檢定鹵水里各種鹽類的成份和溶量,準確判斷各種鹽類對設備的影響,采用不同的設計參數,并在這基礎上進行系統設計,為用戶提供適合的,經濟和可靠的設計,制定可行的操作和維修方案。
2、混全鹽結晶技術的設備與工藝流程
用作混合鹽結晶的結晶器,可用蒸汽驅動,也可用電動蒸汽壓縮機驅動,后者是能效較高的系統。
強制循壓縮蒸汽結晶器:強制循環壓縮蒸汽結晶器是熱效率高的結晶系統,系統所需的熱能,由一臺電動蒸汽壓縮機提供。它的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1)待處理濃鹵水被泵進結晶器。
(2)和正在循環中的鹵水混合,然后進入殼管式換熱器。因換熱器管子注滿水,鹵水在加壓狀態下不會沸騰并抑止管內結垢。
(3)循環中的鹵水以特定角度進入蒸汽體,產生渦旋,小部鹵水被蒸發。
(4)水分被蒸發時,鹵水內產生晶體。
(5)大部鹵水被循環至加熱器,小股水流被抽送至離心機或過濾器,把晶體分離。
(6)蒸汽經過除霧器,把附有的顆粒清除。
(7)蒸器經壓縮機加壓,壓縮蒸汽在加熱器的換熱管外殼上冷凝成蒸餾水,同時釋放潛熱把管內的鹵水加熱。
(8)蒸餾水收集后,供廠內需要高質蒸餾水的工藝流程使用,在某些條件下,結晶器產生的晶體,是很高商業價值的化工產品。
這種高效結晶器的主要優點有:
a設備體積小,占地面積也小。b設備能耗低,鹽鹵濃縮器處理一噸廢水耗電低僅16KW/H。回收率高達98%,而且回收的是優質蒸餾水,所含TDS小于10PPM,稍做處理即可作高壓鍋爐補給水,用鈦合金制造,壽命長達30年。
后,*技術只是在人能力范圍內的理想狀態,并且在某一行業或領域的孤立的*是不可能的,它涉及到許多學科和領域,只有不同的領域間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去實現“*”終造福人類。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加入了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分蛋糕”的行列。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認為,村鎮污水市場當下缺少的是配套政策、監管體系、財政補貼、技術評估以及專業人才等,而農村污水治理相匹配的技術工藝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發展已經不再是阻礙。
事實上,農村污水治理的技術工藝確實有很多種。中國水網的記者特盤點幾種農村污水治理技術,以供參考。
活性污泥技術:活性污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 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污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 1914 年由 E.Arden 和 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
活性污泥技術的基本流程: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氣,并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活性污泥技術具體還包括很多種,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AB兩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混合性污泥法等。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A2/O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采用該工藝。
化糞池技術: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化糞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
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人工快滲:在快速滲濾系統運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滲濾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層形成的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有利于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5%和94.47%,出水達到GB 18918—2002 一級A排放標準。
生態塘:是從氧化塘發展而來的污水生態化處理技術,主要進行污水的二級深度處理。它是利用水體自然凈化能力處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的推動下,借助菌藻共生強化系統去除有機物,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利用,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是生態處理的發展方向。李旭東等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
穩定塘:在缺水干旱地區,穩定塘工藝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的性質,對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污水處理技術。有實驗研究顯示,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該項技術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
高效藻類塘: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并發展的,試驗流程見圖1。與傳統穩定塘相比,既有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簡單等優點,又克服了傳統穩定塘停留時間過長、占地面積大等缺點,在處理農村及小城鎮污水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區建立了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的實驗研究。
答:可利用的途徑很多,如作燃料、發電等,但如利用的話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資費用也高,所以國內外一般都燃燒后排放,如AF、IC等厭氧處理裝置產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動點火燃燒。還可用于沼氣鼓風機,這是很好的利用途徑,這類鼓風機可分別以電和沼氣作動力。
2.問:本工藝采用淹沒式生物膜。考慮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勞動量,也不經濟,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還好,出水硝酸鹽11mg/L,但是亞硝酸鹽很高。請教:在C/N較低的情況下能否提高脫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將亞硝酸氮反硝化為氮氣,可大大節省能耗,只是因為亞硝酸氮是不穩定的,很難積累,既然出水亞硝酸氮這樣高為何不試試呢?如果能實現,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3.問:養豬廢水,進水:COD1500,氨氮500,TP60,堿度3000,硝氮與亞硝氮儀器檢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達1200,亞硝氮250。 SRT:1天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這么高的硝氮那來的?如何解釋?
答:如果數據測定正確的話,只有一個解釋,即總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況下,含氮有機物不斷氨化,氨氮不斷硝化,而此時處理系統都處于好氧條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積累,此情況下如果處理時間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出水硝氮還會增加。
4.問:我調試一食品廢水,UASB產生顆粒污泥前,原水COD2000-3000,出水一直750左右。這段時間大約50天。這段時間跑少量絮泥。之后廢水濃度達到4000-5000,減少了處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之后開始加大處理量。跑泥更嚴重了,產泥量很大,三相分離器也不好。達到設計處理量一半時,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較大。加快水量過程中,產氣量不斷減少,出水1100-1500。于十五天后接近設計流量,但與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樣驗收。之后甲方產量減少,但水質濃度變化大3000-5500,調小流量后,產氣量開始略增,但顆粒污泥隨水大量流出,非氣泡帶出為主,即使不進水,也會有較大量污泥飄起,始終不下沉。這種現象已有十余天了,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是負荷太大,使酸性發酵過程延長,造成堿性發酵過程不*。對于進水負荷不穩定的處理裝置,污水預酸化后再進UASB裝置,這樣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證處理效果。
5.問:我在做糖蜜酒精廢液的UASB厭氧生化處理實驗,目前進水濃度30000~50000mg/L,去除率55~60%,負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硫酸根影響,接種污泥(非顆粒泥)流失嚴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階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這樣?
答:提二個意見供參考:(1)酸化時間不宜長,以免pH過低影響后續生化處理;(2)培養顆粒污泥時,可在接種污泥中加適量活性炭或PAM,這樣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因不了解具體情況僅供參考
6.問: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脫氮工藝運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運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厭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區氧不足會影響硝化和聚磷,氧太高會使厭氧區產生微氧環境,影響釋磷,有時好氧區溶氧不高,厭氧區也可能有微氧,這與好氧區的溶氧高低外,還與污沉淀池的停留時間、缺氧程度等因素有關。此外,還要做到按工藝要求及時排泥,磷的終去除出路是通過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時排放,會在系統內周而復始地進行聚磷和釋磷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