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集成電路(IC)元件尺寸的不斷縮小,基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納米探針(Nanoprobing)已成為集成電路(IC)故障分析(FA)中廣泛地使用的一種技術,用于表征微芯片的性能,以及定位和分析缺陷的根本原因。
Fig.1 Six probes in contact with a 14 nm sample
Nanoproing技術
在先進制程工藝產品(7nm,5nm,3nm),為了對單個晶體管的源極、漏極和柵極,芯片特定位置的金屬節點和芯片內部的互連結構進行探測,就需要用到Nanoprobing技術。
簡單的來說,Nanoprobing需要納米級的機械手(Nano-manipulator),信號放大器和高分辨率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Fig.2德國Kleindiek Probe Workstation
納米級的機械手(Nano-manipulator)
機械手可以將探針(Probe Tip)精確的定位到芯片樣品的ROI(Region of Interest)區域的特定位置,如單一晶體管的源極,漏極,特定結構位點,用于后續的電學性能表征。
Fig.3 Three probes in contact with a 7 nm sample
納米機械手是由壓電陶瓷(piezoelectric ceramic)驅動,其分辨率是納米級的。
Fig. 4 MM3E機械手,德國Kleindiek
Fig.5 PS 8.8 Prober Shuttle, 德國Kleindiek
Nanoprobing的應用
1 電學性能表征
Nanoprobing可以對單一的晶體管,特定的金屬節點進行電學性能測試。通過機械手前端的極細探針,與電路形成良好的連接,同時通過屏蔽保護良好線纜提取微弱的探測信號,用于測量關鍵的電學指標。
Fig.6 I-V curves from a transistor built in 7 nm technology
Fig. 7 EBAC imaging on a 7 nm device
Fig. 8 EBIC, 3nm technology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