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地埋式A/O工藝污水處理設施
A/O→人工濕地工藝是在常規A/O工藝作為生化處理去除有機物的基礎上,其后增加人工濕地處理工藝進行深度處理。A/O工藝由缺氧和好氧兩部分反應組成。污水、回流污泥同時進入缺氧池,同時好氧池內已經充分反應的一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缺氧池內的反硝化細菌在缺氧狀態下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回流的硝化液中硝態氮還原為氮氣釋放出來,達到脫氮的目的。之后混合液進入好氧池,完成有機物的氧化、氨化和硝化反應。
人工濕地系統是指由人為因素形成的濕地。人工濕地的處理原理是在特定的填料(如礫石、砂石等)上種存活率高、去污能力強的特定的植物(如美人蕉、蒲草、蘆葦等),形成“填料—微生物—植物"的復合生態系統,當污水流過填料時,經沙石、土壤過濾,以及濾料和植物根際附著的多種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此工藝可以根據進水水質調整各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達到脫氮除磷的的效果,該工藝具有工藝成熟、系統抗沖擊性強,能耗低、運行成本低、出水水質穩定的特點。改良A2/O工藝出水能夠達到一級B標準,在經過人工濕地的深度處理指標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適用于處理要求較高,處理規模較大,四季氣候變化大的村莊。
地埋式A/O工藝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首先經過厭氧濾池,大部分有機物被厭氧濾池濾料截流,在厭氧條件下進行發酵,被分解成穩定的雜質沉淀;污水經厭氧濾池處理后進入氧化塘,有機物在氧化塘內被氧化分解;氧化塘出水進入生態溝渠,生態溝渠利用溝渠內生長的水生植物,進一步吸收氮磷,削減有機物含量。
凈化槽工藝
凈化槽是一種人工強化生物處理的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主要用于分散生活污水的就地處理。該技術起源于日本,具備使用壽命長、維護簡單、運營費用低等顯著特點。凈化槽組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通過化學絮凝反應、物理沉淀和微生物分解來削減污水中污染物的量。污水經凈化槽處理后其出水水質指標可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的要求。該工藝適用于規模較小且處理要求一般的村莊,處理規模不宜超過150m3/d。
MBR(膜生物反應器)工藝
MBR(膜生物反應器)是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結合產生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利用膜組件取代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提高了固液分離效率,膜的截留作用使曝氣池能夠維持較高的活性污泥濃度以及富集一些*菌(特別是優勢菌群),從而提高了生化反應速率,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強。該工藝出水水質標準高并且穩定,容積負荷高占地較小,剩余污泥產量少等優點,但該工藝運行維護較復雜,維護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