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天9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買污水處理設備我公司一站式服務:設計、選型、處理方案、施工指導、專車送貨、派技術上門安裝、操作培訓、技術培訓、售后服務等。
我公司主要處理的污水種類有:各種生活污水、醫療污水、酒店洗滌污水、洗餐具污水、洗廢塑料污水、噴涂廢水、噴漆廢水、屠宰污水、農村飲用水、河水凈化、食品加工廢水及類似的工業廢水等。
出水保證效果,設備保證質量,售后保證到位。
A2/O工藝是在 A/O 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缺氧階段,使好氧區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區使之反硝化脫氮,從而使除磷和脫氮相結合??s小了曝氣區的體積。
但是由于存在內循環,系統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只有少部分經歷了完整放磷吸磷過程,其余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區進入好氧區,這對于系統除磷是不利的。而且為了降低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必須提高混合液回流量,從而增加電耗。
Phostrip 工藝
該工藝把生物法和化學除磷法結合在一起,將一部分回流污泥 (約為進水流量的 10%~20%)分流到厭氧池除磷,污泥在厭氧池中通常停留 8~12 h,聚磷菌則在厭氧池中進行磷的釋放,脫磷后的污泥回流到曝氣池中繼續吸磷。含磷上清液進入化學沉淀池,投加石灰生成沉淀。它除磷效率可達 90%以上,處理出水含磷量可低于 1mg˙L-1,對進水水質波動的適應性較強,較少受進水 BOD 的影響,加之大部分磷以石灰污泥的形式沉淀去除,因此污泥處理不像高磷剩余污泥那樣復雜。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工藝由于其特殊的運行方式,在空間上形成了缺氧、好氧的交替變化,達到了硝化、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的目的。其可在低負荷和較長的泥齡條件下運行,由于無需回流,比一般工藝節能 10% ~20%。若水量大或負荷高,則工藝占地面會很大。
所有的生物除磷系統都有以下幾個特點:保證厭氧區真正處于厭氧狀態,既不存在游離態的溶解氧,也不存在硝酸根等結合態氧,如通過改變污泥回流方式和路徑以避免硝酸根進入厭氧區,而防止厭氧區的反硝化作用,對聚磷菌厭氧釋放磷的競爭抑制作用;保證厭氧區進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以使聚磷菌能在與其它細菌對食料的爭奪中占優勢,如可在進水中加入初沉污泥酸性發酵液等。
除磷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厭氧段是生物除磷關鍵的環節,其容積一般按0.5~2h的水力停留時間確定,如果進水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較高,應當設法減少水力停留時間,以保證好氧段進水的BOD5含量。
2、如果磷的排放標準很高,而所選除磷工藝不能滿足出水要求,可以增加化學除磷或過濾處理去除水中殘留的低含量磷。
3、在污泥處理過程中如果出現厭氧狀態,剩余污泥中的磷就會重新釋放出來。重力濃縮容易產生厭氧狀態,有除磷要求的剩余污泥不能采用這種方法,而應當使用氣浮濃縮、機械濃縮、帶式重力濃縮等不產生厭氧狀態的濃縮方法。如果只能選用重力濃縮時,必須在工藝流程中增設化學沉淀設施去除濃縮上清液中所含的磷。
4、泥齡是影響生物脫氮除磷的重要因素。脫氮要求越高,所需泥齡越長,對除磷越不利。尤其是在進水BOD5/TP小于20時,泥齡要控制的越短越好。但如果進水BOD5偏低,活性污泥增長緩慢,就不可能將泥齡控制的太短,此時需要化學法除磷。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在填料或載體上生長、繁殖的細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處理廢水。主要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流化床等,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各個領域的廢水處理中。
一天9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是膜技術和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一種廢水處理技術。在反應器中可以維持高的生物量,實現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停留時間相分離以及產生的污泥量少,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小等優點。目前對膜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已經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的廢水處理中。
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
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BMBR)是將膜分離與生物膜法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廢水處理工藝,是一種既能控制污染又能實現廢水資源化的新興技術[2]。該工藝技術對污染物的去除作用主要是依靠附著在載體上生長的微生物來完成,截留作用主要體現在膜以及膜上面形成的濾餅層的過濾作用上。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附著在載體和少量膜組件上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二是生物反應器內懸浮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三是利用膜對有機大分子的截留作用,這樣有機大分子與微生物接觸反應的時間就更長,更能被有效的降解去除。目前,BMBR還處于實驗研究階段,國內外對此的報道尚不多。
A/A/O 工藝是一種典型的除磷脫氮工藝,其生物反應池有 Anaerobic ( 厭氧)、 Anoxic (缺氧)和 Oxic (好氧)三段組成,這是一種推流式的前置反硝化型 BNR工藝,人為地創造和控制三段的時空比例和運轉條件,只要碳源充足(TKN/COD ≤ 0.08 或者 BOD/TKN ≥ 4 )便可根據需要,達到比較高的脫氮率。
常規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呈厭氧( A 1 ) / 缺氧( A 2 ) / 好氧( O )的布置形式。該布置在理論上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釋磷水平的充分與否,對于提高系統的除磷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厭氧區在前可以是聚磷微生物優先獲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釋磷。
特點:
1 、由于厭氧區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對厭氧區產生不利影響;
2 、由于缺氧區位于系統中部,反硝化在碳源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響了系統的脫氮效果;
3 、由于存在內循環,常規工藝系統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實際只有一少部分經歷了完整的釋磷、吸磷過程,其余則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區進入好氧區,這對于系統除磷是不利的。
為了解決上述缺點,同濟大學與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合作,提出了分點進水倒置 A/A/O 工藝,并在上海松江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半生產性試驗,獲得成功,其成果經專家鑒定可用于工程設計。
為了避免傳統 A/A/O 工藝回流硝酸鹽對厭氧池釋磷的影響,通過吸收改良 A/A/O 工藝特點,將缺氧池至于厭氧池前面,來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 30~50% 的進水, 50~150% 的混合液回流均進入缺氧池,停留時間為 1~3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