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15t/d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15t/d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內循環三相流化床反應器,作為一種新型的三相流化床,其反應器的諸多特性主要體現在氣、液循環、載體流態的特殊運行規律。由于在內循環三相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內裝有大量細小的載體,并使之處于循環流化狀態,為微生物的附著生長提供巨大的表面積,同時保證良好的混合和傳質條件(圖2)。因此本質上該反應器是一種生物膜法處理工藝。
三相內循環流化床不僅具有一般好氧流化床的特點,還具有以下特點:
① 流化性能好,反應器處于*混合狀態:反應器內大部分載體都參與循環流動,載體流化具有良好的均勻性,這為生物膜形成提供了條件;
② 氧的轉移效率高:由于大量液體循環流動,在此過程中會夾帶一些細小的氣泡,延長氣-液接觸時間,提高了氧的轉移效率。氧利用率可達30%~50%;
③ 載體流失量少,不需專門的脫膜設備,大大簡化了原來的流化床處理污水所需的輔助設備。
在投配容積負荷達10kgCOD/m3.d以內時,可獲得70%~80%左右的COD去除率,與傳統活性污泥相比去除污泥負荷可提高10倍左右。內循環三相生物流化床進入正常運行后,COD去除率均達75%以上,尤其是進水濃度較高時,去除率可達90%以上。這說明流化床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
可持續發展的污水處理工藝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的工藝是國外在水污染控制過程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技術。并且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所采用的主導技術,我國與歐美等國家與工藝幾乎處在同一水平上,但是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遠遠低于上述國家,采用以上技術是否能夠*適合我國的國情,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這需要從技術的*性和是否代表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兩個方面來考慮。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無分子氧的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在厭氧生物處理的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分解,轉化為簡單、穩定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其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出現,這是一種可燃氣體,可回收利用。同時僅少量有機物被轉化而合成為新的細胞組成部分,故相對好氧法來講,厭氧法污泥增長率小得多。好氧法因為供氧限制一般只適用于中、低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而厭氧法及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又適用于中、低濃度有機廢水。同時厭氧法可降解某些好氧法難以降解的有機物,如固體有機物、著色劑蒽醌和某些偶氮染料等。
1、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①厭氧過程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②1881 年,法國,Louis Mouras ,“自動凈化器”;
③處理城市污水的化糞池、雙層沉淀池等 處理剩余污泥的各種厭氧消化池等; ——HRT很長、處理效率很低、濃臭的氣味等;
④70 年代后,能源危機,現代高速厭氧反應器,厭氧消化工藝開始大規模地應用于廢水處理;
厭氧接觸法(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
厭氧濾池(Anaerobic Filter、 AF )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UASB )
厭氧流化床 (Anaerobic Fluidized Bed、AFB )
厭氧附著膜膨脹床 (Anaerobic Attached Film Expanded Bed 、AAFEB)
厭氧生物轉盤(Anaerobic Rotated Biological Disc、ARBD)
擋板式厭氧反應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
現代高速厭氧反應器的主要特點:
HRT與SRT分離,SRT相對很長,HRT 則較短,反應器內生物量很高。HRT大大縮短有機負荷大大提高,處理效率也大大提高;90年代以后,在UASB反應器基礎上又發展起來了EGSB和IC反應器——EGSB反應器,處理低溫低濃度的有機廢水;IC反應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可達到更高的有機負荷。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在歐美各國得到了廣泛的重視,發展速度很快。據統計到1977年為止在西歐有超過2000多座派司維爾型氧化溝投入運行。荷蘭DHV公司發明的卡魯塞爾氧化溝在全世界范圍已有800多座投入運行(1996)。法國OTV-Kurger公司開發的D型氧化溝已占丹麥氧化溝總數的80%。美國Envirex公司開發的Orbal氧化溝,最大處理規模已達90萬m3/d。
從90年代至今是我國氧化溝技術大發展的階段,預計已有上百座氧化溝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氧化溝技術仍然是當前污水處理的熱點。氧化溝屬于活性污泥工藝的一種變形,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其很多獨有的優點和特點:
① 構造形式具有多樣性
② 氧化溝曝氣設備的多樣性
③ 簡化了預處理和污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