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構框架常見形式
拉壓試驗機按基本安裝形式,可分為立式結構和臥式結構兩大類[3]。其中,立式結構可分為立式單桿、立式雙桿及立式多桿結構;臥式結構分為臥式雙桿和臥式多桿形式。下面對各種試驗機框架結構的具體形式、應用場合及優缺點進行討論。
1.1 立式框架結構
立式框架結構占地較小,是一種常見的結構形式,多用于小載荷試驗及材料試驗。圖1所示就是一種立式單桿試驗機的結構圖。
立式單桿形式主要用于小型拉力試驗,載荷范圍一般為幾百千克。這種結構的試驗機多用于桌面小型試驗,框架結構由固定座、單承力柱、移動架和加載頭組成,如圖1所示。加載系統多采用電機加絲杠的加載方式,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但是懸臂梁結構會使得框架穩定性較差,所以該結構形式只能用于小型拉壓試驗。
圖2所示是一種立式雙桿結構的示意圖。立式雙桿結構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常見的材料試驗機大多采用這種結構形式,框架結構由固定座、兩個承力柱、移動架和加載頭組成,如圖2所示。加載方式多采用絲杠加載或液壓缸加載方式。這種結構的優點是立柱起導向及承力作用,結構穩定性好,設備占地小,可進行較大載荷試驗,中心加載對心效果好,加載控制較為簡單;其缺點主要是不利于大尺寸試驗件及重量較大的試驗件安裝,只能對試驗件進行軸向載荷試驗。
此外,還有立式多桿結構。多桿形式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框架結構形式,多為四桿形式,基本結構和優缺點與雙桿結構類似。該種結構穩定性更好,可承受更大載荷,但對立柱、移動架加工安裝精度要求也更高,否則很易出現不同步移動架卡滯現象,這一點是采用這種結構需要注意的。
1.2 臥式框架結構
臥式框架結構多用于大載荷拉壓試驗、鋼管類細長試件的拉壓試驗。臥式結構優點是方便試件安裝操作,并且可以靈活地在底座上安裝用于施加側向力或其他試驗的夾具。
臥式框架結構有臥式單缸兩桿結構。該結構采用一個液壓缸中心單點加載,如圖3所示。這種結構形式也可根據拉壓載荷的需求,利用一個反向架結構將液壓缸的作用力反向,如圖4所示??梢苿涌蚣芸筛鶕嶋H要求采用固定或可移動結構,由于框架為臥式結構,承力柱應考慮本身自重所產生的撓度,以及采用細長桿結構而帶來的穩定性問題。該結構的優點是,單缸加載方式試驗對中性好,不會產生偏載,框架穩定性較好,試件安裝簡單,操作方便,系統控制也較為簡單、可靠;其缺點是,必須選用大噸位液壓缸,而大噸位液壓缸加工困難,成本也較高。
其次就是臥式雙缸兩桿結構,雙缸兩桿結構框架采用兩個液壓缸加載,如圖5所示。兩個液壓缸分別安裝在承力柱上,加載時共同施加載荷在一個可移動加載頭上。這種結構形式相對于單缸兩桿結構的優點是框架體積較小,可采用相對較小的液壓缸。缺點主要有:首先,由于兩個液壓缸在加工時的誤差,兩個液壓缸很難做到同步,在加載時會產生偏載,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為解決偏載問題,控制系統就要采用協調加載方式,從而大大提高了控制成本;其次,采用這種結構還要重點考慮加載不同步可能引起的液壓缸及框架的卡滯及加載不同步情況對框架的破壞。
另外,也有臥式四缸四桿結構,該結構的優缺點與雙缸兩桿結構類似,框架的穩定性很好,可以做到很大的加載能力,但缺點是協調加載的控制難度更大。
2 結構框架優化設計
目前,我國制造的拉壓試驗機能保證良好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但是,與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拉壓試驗機[4,5]更多的是結合材料力學計算及以往設計經驗進行結構設計,效果不是很好,甚至可能導致個別部件出現問題;另外,比國外試驗機相對笨重,因而導致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下降;同時,由于市場需求不同導致參數發生變化時,技術人員需要在結構上進行改變,產生冗余工作,增加設計時間,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因此,在對試驗機進行設計時,尤其是大型試驗機,結構框架的優化是*的。結構的優化設計不僅可以降低結構質量,而且能夠改進結構的強度、剛度、振動特性、屈曲穩定性等特性。
2.1 結構拓撲優化方法
拓撲優化是根據既定的結構類型、形式、工況、材料和規范所規定的各種約束條件(如強度、剛度、頻率等),提出優化的數學模型(包括目標函數、約束條件和設計變量),zui后達到材料的合理分配,使結構滿足設計要求[6]。目前,連續體拓撲優化的研究已經較為成熟,其中變密度法已經被應用到商用優化軟件中,其中zui的是美國Altair公司Hyperworks系列軟件中的OptiStruct優化模塊,能夠采用Hypermesh作為前處理器,在各大行業內應用zui多。
2.2 OptiStruct優化功能
OptiStruct 是基于有限元的方法,通過對結構拓撲、形狀、尺寸等優化,得到優化的設計結果。OptiStruct 運用多種不同的貫穿于設計的各個階段的優化方法,對靜力、模態進行分析優化,此外,對于存在上百個變量和響應的大模型亦可進行優化。OptiStruct 的主要優化計算方法有變密度法和均勻化法。
OptiStruct 進行優化前,需要在 Hypermesh 中進行結構優化的前處理 及定義,*步是在 Hypermesh 中進行有限元建模、優化變量定義、約束和目標定義、結構響應定義等,第二步是在 OptiStruct 中進行結構的優化,第三步是在Hypermesh 中對 OptiStruct 的優化結果進行后處理[7]。OptiStruct 已與 Hypermesh實現無縫連接,從而使上述過程方便快捷。
綜上所述,運用 OptiStruct 進行結構優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在 Hypermesh 中進行前處理、輸入文件;然后創建有限元模型并優化參數定義,定義工作主要是定義優化變量、定義結構響應和定義約束和目標;其次是在 OptiStruct 中進行優化計算;zui后在 Hypermesh 中進行后處理及結果驗證。其流程圖如圖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