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或鄉村水體成為城市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通道和排污場所。
河流、景觀水體等為城鎮、鄉村提供飲用水和舟棹交通之利,對城鎮、鄉村的存在形態及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歷年來,城鎮或鄉村水體卻成為城市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通道和排污場所。
環保部《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政策》編制組介紹,我國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有很多甚至出現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等部委日前聯合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2015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應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2020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2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排污負荷遠超水體容量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政策》編制組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黑臭的河流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如珠江廣州段、松花江哈爾濱段、沈陽市城區河段、深圳市城區河段、南京市內外秦淮河、無錫市區河道、常州市運河及其河流、上海市中心城區中小河段等。
環保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工業和生活污水日排放近2億噸,使城市河流污染類型十分齊全,包括:有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酸堿污染、病毒細菌污染等。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60%~70%是由水污染造成的;全國超過10000公里的城市河段喪失了V類水的基本使用功能;生態系統退化或崩潰。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423條主要河流、62座重點湖泊(水庫)的968個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中,超過Ⅲ類水質斷面占36.9%,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黃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分別有40.3%、43.6%、60.9%的河水超過Ⅲ類水標準,其中海河流域劣V類水質斷面占37.5%。許多地方的水體出現了常年性或季節性的黑臭現象,全國黑臭水體分布廣泛,如蘇州河、內河(寧波)、秦淮河(南京)、巡司河及黃孝河(武漢)等,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全國水體黑臭程度加劇,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影響我國的形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環境問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工程師鐘曉紅介紹,由于長期接納污染物排放,許多城市河流、湖泊有較深的底泥,沉積了很多營養性有機物。而城市河湖黑臭與河湖底泥有很大關系。
天津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發部部長、工程師許丹宇告訴記者,早在2005年,我國排污負荷已遠遠大于水體環境容量。每年水污染對工業、農業、市政工業和人體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經濟損失約2400億元。
各地存在不同比例直排污水
“向黑臭水體宣戰已刻不容緩。”《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政策》主要起草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說。
近年來,全國許多城市已經向黑臭水體宣戰。杭州市今年治理黑臭河超過條;成都市對全市200條黑臭河渠實施綜合治理;蘇州市今年內對轄內29條河道“清腸”換水除黑臭。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介紹,當前,我國城鄉普遍存在河湖黑臭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體,我國城鎮存在不同比例的直排污水。
環境商會調查發現,城鎮中直排污水產生的形式主要有五種:
一是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溢流污水。當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量超過大設計負荷的時候,就會形成溢流污水;
二是仍然客觀存在的城中村污水排放。在村中,生活污水夾雜餐飲廢水甚至養殖廢水,由于其排水設施并不完善,常常形成混合的直排污水;
三是在舊城改造過程中由于措施不配套,也會產生直排污水;
四是部分新建小區由于給排水系統不同步配套,在住戶入住形成社區時,往往形成直排污水;
五是一直客觀存在的城郊接合部,也會產生生活污水、作坊污水、種植和養殖廢水的混合污水,并就近直接排入水體。
記者在巴彥淖爾市采訪時也注意到,近20年來,包括巴彥淖爾市在內的上游縣市,都將自己的生活污水,特別是工業廢水排到了烏梁素海中。 巴彥淖爾市政府此前委托中國環境科學院等單位編制的《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規劃》介紹,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帶來的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以及農業退水的大量排放,導致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富營養化和沼澤化趨勢嚴重。
巴彥淖爾市河套水務集團公布的一組數據直觀顯示:每年進入烏梁素海的水大概是3.5億到4億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就有2億立方米,而烏梁素海的總庫容只有3.2億立方米。
整治成效需九成百姓滿意
“城市黑臭水體識別主要針對感官性指標,百姓不需要任何技術手段就能判斷。”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章林偉說。
記者注意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求注重百姓的監督作用,讓百姓全過程參與城市黑臭水體的篩查、治理、評價,監督地方政府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成效。《指南》規定,60%的百姓認為是黑臭水體就應列入整治名單,至少90%的百姓滿意才能認定達到整治目標。
按照多部委確定的時間表,今年11月底前,各省完成本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計劃并上報;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向社會公布本地區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計劃;從明年開始,定期通報各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展情況,并向社會公布監督檢查結果。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政策》編制組介紹,從源頭上治理并發動公眾參與和監督,是上黑臭水體治理的成功經驗。以英國為例,2013年,英國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對其境內水體質量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英格蘭和威爾士境內質量處于“良好”以上的水體僅占總體的27%。對此,英國政府從農業生產和城鎮生活兩個方面入手解決水體污染問題。
在英格蘭地區啟動了“水域周邊敏感地區農地管理項目”,對農業生產造成水體污染的途徑和危害向農民普及知識。依據歐盟指令,嚴格限制硝酸鹽和磷化合物化肥使用的數量和時間,并對違反規定的農戶處以重罰。 與此同時,設立總額為21億英鎊的“環境監管項目”,與農戶簽訂協議,確立其在水體保護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目前,英格蘭地區70%的農地生產中采取了控制或避免水體污染的耕種模式。
在城鎮生活方面,英國政府首先將英格蘭地區劃分為66個水體區域,每個區域實行地方政府、社區以及企業共同管理。2012年至2015年,累計投入1000萬英鎊支持居民區污水管道改選等,以降低居民生活污水對公共水體污染。英國還通過重金處罰的方式懲治污染水體行為。目前已針對城市地區的河流、湖泊、海濱區域等公共水體建立了全面的監控體系,對向公共水體丟棄垃圾的個人高處以2500英鎊的罰金。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