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中國特色的聚氯乙烯工業發展歷程
閱讀:234 發布時間:2013-1-25中國特色的聚氯乙烯工業發展歷程 解放初期,我國聚氯乙烯樹脂的研究和一片空白。1954年,出于國家經濟和國防的需要,當時的沈陽化工研究院開始聚氯乙烯樹脂的初步研究。1958年錦西化工廠建成了*套年產3000噸規模的聚氯乙烯樹脂裝置。
當時由于歷史原因,裝置條件十分簡陋惡劣,過程全部采用手工操作,現場工人幾乎沒有多少安全衛生保護措施。而且初期很不正常,產品品質也很低劣,效率十分低下。但這些裝置的建成投產,為我國聚氯乙烯產業的后來發展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也培養了大量人才。緊接著,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又建成4套年產6000噸的聚氯乙烯樹脂裝置。上世紀60年代,各省市又陸續新建了許多聚氯乙烯樹脂裝置。
當時的聚氯乙烯都采用電石法制氯乙烯工藝。上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石化工業的迅速發展,國內開始建設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裝置。1976年10月,當時的北京化工二廠引進的年產8萬噸由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裝置建成投產。中國特色的聚氯乙烯工業發展歷程
1979年,我國從日本的三井東壓公司和信越公司引進了兩套當時具有*水平的年產20萬噸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及聚氯乙烯樹脂裝置。
前一套裝置在山東齊魯地區建設,于1986年建成投產。而后一套裝置原規劃在江蘇南京建設,因國內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資金比較緊張,未能如期建設。1986年,經當時國家發改委批準,該項目改建于上海吳涇地區,配套上海30萬噸/年乙烯工程項目建設,并于1990年順利投產。該項目的投產使我國聚氯乙烯樹脂總能力達到100萬噸/年。
在這兩套裝置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我國剛改革開放不久,國內許多習慣和標準與通行慣例相差很大,中外方就工程問題常常是為了一個細節爭得面紅耳赤,但大家的總目標一致,就是共同把工程建設好。
zui后,在一次成功開車之后,中日雙方共舉慶功酒杯,相抱喜極而泣。中國的許多工程建設者也從這次建設過程中真正懂得了標準和慣例。
值得一提的是,信越公司的聚氯乙烯樹脂技術,特別是聚合工藝技術和聚氯乙烯漿料汽提回收單體技術對我國當時的聚氯乙烯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聚氯乙烯樹脂和管理水平,特別是產品質量實現了飛躍。隨著信越聚合配方和技術在全國各大聚氯乙烯企業的推廣,改變了我國以前只能低質量緊密型聚氯乙烯樹脂的歷史,而開始普遍高質量的疏松型聚氯乙烯樹脂。同時,這兩套裝置的建設為以后的聚氯乙烯行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了解動態、能與接軌的新型技術工作者和管理者。
中國特色的聚氯乙烯工業發展歷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聚氯乙烯產能快速增長。2006年底,我國聚氯乙烯樹脂產能為1052萬噸/年,居世界*。2009年7月底的統計表明,我國聚氯乙烯樹脂產能已達到1800萬噸/年。聚氯乙烯行業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國內自主創新技術也層出不窮,裝置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消耗不斷降低。同時,我國聚氯乙烯樹脂行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煤路線和石油路線兩種工藝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