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檢測的必要性和影響
廣義的“地溝油”,泛指各類廢棄的劣質食用油,主要是餐廚廢油脂,還包括一類由劣質動物皮、肉、內臟加工提煉后產出的油。餐廚廢油脂包括3大類:“地溝油”(狹義)、泔水油(潲水油)和煎炸老油。“地溝油”(狹義)是指賓館、酒樓等地溝隔油池中撈取的油膩漂浮物,呈黑褐色液膏狀,有酸腐惡臭氣味。泔水油是指剩飯、剩菜(通稱泔水)收集后的上層浮油,經過提煉呈金黃色至暗紅色,有酸腐味。煎炸老油是指在高溫下反復用于煎炸食品,發生氧化聚合等劣變,不可再繼續食用的油脂。為了防止此種“地溝油”進入食用油市場,更好的規范食用油市場,可以根據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分析方法》對“地溝油”的感官、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過氧化值、碘值重金屬、脂肪酸相對不飽和度、膽固醇、殘留檢測、氧化產物檢測等進行測定。
但“地溝油”與正常油脂的成分基本相同,僅雜質成分存在差異,而不同來源的“地溝油”雜質成分又不同,且這些物質含量極低,常用的分析方法難以檢測。且有些“地溝油”經堿煉、脫水、脫色和脫臭精煉工藝使酸價、水分、感官等指標基本符合國家食用油衛生標準 ,因此常規性檢測指標只能判定油脂優劣,無法判定是否為“地溝油”。為此,有學者提出特異性檢測方案。特異性檢測主要以“地溝油”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外源性物質的污染及其內源性物質的變化為檢測思路,根據“地溝油”在形成過程中造成的與食用油的區別來鑒別“地溝油”。其中,外源性物質的污染包括: 食鹽、味精、污水管道、加工工具等金屬污染,餐具洗滌劑污染,各種動物油脂混入等;內源性物質性質的變化是指“地溝油”是二次用油,在其酸敗、煎炸過程中碘值、酸價、過氧化值、脂肪酸含量等內在性質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