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顛覆基因:細胞內蛋白質失衡可引發不良后果
閱讀:722 發布時間:2016-10-12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癌癥報告2014》預測,癌癥病例將呈現迅猛增長態勢,將由2012年的1400萬人,逐年遞增至2025年的1900萬人,到2035年,將可能達到2400萬人。其中,報告顯示,2012年新病例有一半發生在亞洲,其中大部分發生在中國。
勁馬提醒:嚴重的癌癥疫情讓與之相關的突破研究或治療方案總能引起廣泛的關注。不久前,PNAS上的一篇研究稱,癌癥是進化產物,而非基因突變而來。相隔不久,《Oncogene》上的一篇研究又稱,細胞內蛋白質失衡可引發癌癥,再次顛覆了基因突變引發癌癥的理論。
事實上,就像諾貝爾獎獲得者Richard J. Roberts曾說的“生物學總處在變化中”;對生物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對疾病的研究也同樣如此。目前,通過化療、放療等手段殺死癌細胞是常用的癌癥治療方法之一。那么,除了將癌細胞殺死,還有沒有其它的原理對抗癌癥呢?
8月24日,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梅奧診斷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讓癌細胞實現“逆生長”回到正常細胞的方法。主要研究人員Panos Anastasiadis博士表示,這為關閉癌癥系統提供了新的“代碼”,而這個代碼的發現與miRNAs相關。
在正常細胞中,miRNAs通過同時調節一組基因的表達平衡整個細胞程序。要實現這一過程,miRNAs會誘導產生一種名為“PLEKHA7”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是調節細胞分裂的重要因子。然而,在癌細胞中,以上的機制就會失調,細胞生長會隨之失去控制。
科學們發現,一旦從細胞中去除miRNAs,抑制PLEKHA7蛋白質的產生,細胞就會發生癌變,分裂增殖過程不再受到控制。而反過來,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恢復癌細胞中miRNAs到正常水平就能夠逆轉癌細胞生長的過程。
Anastasiadis表示:“我們已經在一些惡性癌癥類型中開展這種手段的試驗,包括乳腺癌以及膀胱癌。通過提升細胞內部的PLEKHA7蛋白質或miRNAs的水平,我們觀察到這些已經癌變的細胞隨后會逐漸恢復到了良性狀態。”
Anastasiadis實驗室的Antonis Kourtidis博士說:“這項研究將至今不相關的兩個領域匯集到了一起,即細胞粘附和miRNA生物學,解決了讓科學家們長期困惑問題,即粘附蛋白在細胞行為中起到什么作用。zui重要的是,研究揭示了癌癥治療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