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周末,晴空*,家住浙江省義烏市稠江街道錦都社區的李女士帶著6歲的孩子來到江濱綠廊溜達。
“只要空閑時天氣晴好,一家人就會出來逛逛,呼吸一下清新空氣,活動活動筋骨,感覺很愜意。”李女士說,這些年空氣質量逐年提升,家鄉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讓她有了濃濃的“鄉愁”。
正如李女士所言,“藍天白云”已成為浙江又一張“金名片”,并越擦越亮。日前,2018年浙江治氣成績單出爐:11個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平均為85.3%,上升2.6個百分點;6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提前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5個城市進入*。
由此,浙江在連續3年獲得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考核后,又實現了兩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個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省份,空氣質量入圍*城市數量di一。
治理工業廢氣,推進產業結構優化
空氣質量改善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多領域、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成果。治理工業廢氣,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在其中至關重要。
“搬到新廠房,不僅用上了現代化生產設備,企業成功轉型升級,重要的是我們不用再貼著‘污染環境’的標簽。”美園滾漆廠負責人徐美園激動地說。
隨著美園滾漆廠在麗水市云和縣工業園區木玩滾漆中心的正式投產,云和縣60余家滾漆企業全部入駐園區,用上了浙大研發的新型廢氣處理設備——木制玩具滾漆與廢氣處理器。至此,*告別了以前“處處冒煙”的“低、小、散、亂”無序狀態。
如今,走進云和工業園區內的木玩滾漆中心,處處是忙碌的景象;寬敞、明亮的標準廠房,現代化的滾漆設備,和過去“烏煙瘴氣”的小作坊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個用上新型廢氣處理設備的企業,在云和金茂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滾漆車間,只見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滾漆系統,每一臺滾漆機上多了一個“大吸管”,在車間里聞不到一絲油漆味,漫天飛揚的粉塵也不見了,車間衛生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以前舊設備產生的粉塵很多,每天帶著一張干凈的臉上班,晚上拖著一身的粉塵回家,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現在好了,新機器可以把廢氣、粉塵都吸進去,操作也很方便。”公司員工楊勝榮說。經初步檢測,這套系統的收集率和凈化率都在90%以上,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限值。
不只環境好了,碧源滾漆廠的負責人吳碧園告訴記者:“入園以后,生產規范了,生產技術提升了,企業的品牌也打響了。我的廠每天都要接待來自臺州、義烏等地的客人,訂單*。”
云和滾漆行業整治只是浙江治理工業廢氣、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縮影。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廢氣是影響浙江空氣質量的“癥結”,整治淘汰大氣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正是該省治氣的“*”。2018年,浙江完成清潔排放改造項目100個,工業廢氣治理項目1075個,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5500余家。
嚴格執法,大力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
“我也不知怎么回事,竟要被當場罰款。”被現場攔停的車牌為C195F的柴油貨車師傅一邊壓低聲音說,一邊急得不停擦汗。開了這么多年貨車,頭一回碰到這么嚴格的執法。這也是杭州開展以柴油貨車為重點道路執法行動的張罰單。
“執法行動分工明確,jiao警部門負責指揮引導車輛,生態環境部門進行排放檢測。”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處科長陳昀介紹,車輛的“廢氣吸收率”過國家標準2.5,視為“排放標”。由jiao警部門現場處以200元罰款,生態環境部門責令其限期整改,并將標車輛信息納入“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信息系統”,持續跟蹤監管。對15天內未整改的,由生態環境部門按照《杭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追加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并將標車輛信息抄送交通部門,共同督促營運標車輛維修整改。
2018年5月30日,車牌為浙AA06L2的柴油貨車就因未在規定期限內(15日)整改合格而上路行駛,在5月10日被jiao警處以200元罰款后,又被生態環境部門再次處以500元的罰款。
“我以為被jiao警處罰后就沒事了,主要還是因為心存僥幸,限期整改的要求也沒太放在心上。原以為不會再追查了,沒想到再次受到處罰。”車主王師傅被再次處罰后懊悔不已。
“當場攔停”“現場罰款”“開具限期整改通知書”“未改再罰”……這些“強硬”的執法手段,已在浙江多地鋪開,有力地推動了柴油貨車治理。2018年,浙江共淘汰了柴油車兩萬多輛。
此外,浙江還嚴格機動車環保準入,對輕型柴油車實施國五標準;提升油品質量,提前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推進機動車遙感監測,累計建成遙感監測設備40套、監測70萬輛次;加快推進綠色港口和岸電建設,嚴格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階段排放標準,完成187個岸電建設項目。
建立團隊,強化治氣科學技術支撐
“大氣污染防治,必須講究科學、施策,依靠科技切實提高治理水平。在當前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浙江省還存在許多短板。”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為此,浙江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顧問隊伍,建立了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百人庫,負責常年提供對口技術幫扶,為各地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面對面、點對點、一對一地為企業“把脈問診”和技術指導。
在溫州,溫州市環保局副局長蔡克一見到對口幫扶的技術顧問——浙江大學環境技術研究所所長吳忠標,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從統計來看,2016年和2017年臭氧作為溫州首要污染物的天數過PM2.5,溫州大氣環境質量綜合治理水平還不夠高,今后隨著PM2.5濃度的進一步下降,臭氧問題可能會進一步突顯出來。”
“脫VOCs與脫硝,如果控制得好,臭氧也會減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核心其實還是減排,要找準這個污染物,并把它減排掉。”吳忠標表示,下一步,會帶著團隊到溫州進行深入調研,然后對癥下藥,量身打造切實可行的治氣方案,并協助企業從源頭上加強管理、控制污染,提供產學研對接。
在紹興,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高校科研院所的指導支持下,以儀器分析為基礎,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異味評價體系,實現了大氣異味問題可評價、可溯源、可預警。
“異味評價體系合理、客觀,企業通過異味評價體系的數據提取,可以實現靶向施策、定向管控。”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禮高告訴記者,作為批異味評價體系試點企業,公司已連續多年投入資金用于環保治理,確保企業異味達標排放。
浙江通過一系列舉措,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永續的美麗鄉愁。
來源:中國環境報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