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型號
PY0437
-
品牌
-
廠商性質
經銷商
-
所在地
上海市
更新時間:2018-09-12 09:52:54瀏覽次數:364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簡單介紹】
PY0437/1%馬尿酸鈉溶液/0.4ml/支*20支本公司主營培養基、抗體、細胞、elisa試劑盒、蛋白質及多肽合成等,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產品信息請致電詳詢!
【詳細說明】
1%馬尿酸鈉溶液
食品衛生檢驗培養基
0.4ml/支*20支
用于空腸彎曲菌馬尿酸鈉水解試驗
1%馬尿酸鈉溶液更多相關產品:
PY0438營養瓊脂斜面250g食品衛生檢驗培養基
PY0439MEE肉湯250g食品衛生檢驗培養基
PY04402216E液體培養基250g食品衛生檢驗培養基
PY0441CIN-1添加劑1ml*5食品衛生檢驗培養基
相關知識>>>>>
抗體的功能:
抗體的主要功能是與抗原(包括外來的和自身的)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機體內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異物,抗體(antibody)是一種應答抗原產生的、可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每種抗體與特定的抗原決定基結合。這種結合可以使抗原失活,也可能無效但有時也會對機體造成病理性損害,如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等一些自身抗體的產生,對人體可造成危害。
抗體結構:
抗體是具有4條多肽鏈的對稱結構,其中2條較長、相對分子量較大的相同的重鏈(H鏈);2條較短、相對分子量較小的相同的輕鏈(L鏈)。鏈間由二硫鍵和非共價鍵聯結形成一個由4條多肽鏈構成的單體分子。輕鏈有κ和λ兩種,重鏈有μ、δ、γ、ε和α五種。 整個抗體分子可分為恒定區和可變區兩部分。在給定的物種中,不同抗體分子的恒定區都具有相同的或幾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變區位于"Y"的兩臂末端。在可變區內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殘基變化特別強烈,這些氨基酸的殘基組成和排列順序更易發生變異區域稱高變區。高變區位于分子表面,zui多由17個氨基酸殘基構成,少則只有2 ~ 3個。高變區氨基酸序列決定了該抗體結合抗原抗原的特異性。一個抗體分子上的兩個抗原結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兩臂末端稱抗原結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稱結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結合在FC 上。
抗體的親和力 :
是指抗體和抗原結合的牢固程度。親和力的高低是由抗原分子的大小、抗體分子的結合位點與抗原決定簇之間立體構型的合適度決定的。有助于維持抗原抗體復合物穩定的分子間力有氫鍵、疏水鍵、側鏈相反電荷基因的庫侖力、范德華力和空間斥力。親和力常以親和常數K表示,K的單位是L/mol,通常K的范圍在 108 ~1010 /mol,也有多達 1014 /mol。抗體親和力的測定對抗體的篩選,確定抗體的用途,驗證抗體的均一性等均有重要意義。
單克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y,McAb)克隆選擇學說:淋巴細胞在與抗原接觸前就已經存在多種多樣的與抗原專一性結合的受體,一種細胞帶一種受體,進入機體的抗原選擇性的結合其中的個別淋巴細胞,使之活化,增殖產生大量帶有同樣受體的細胞群,分泌同樣的抗體。當抗原進入體內,在機體中就會誘導出針對不同抗原決定簇的多種抗體,如果要把這些抗體一一分開,用現有的生物化學或物理化學方法是根本辦不到的。1975年科勒(Kohler)和米爾斯坦(Milstein)將小鼠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融合,培養出既能迅速生長無限繁殖又可分泌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從而獲得針對某一特殊抗原決定簇的單克隆抗體。1995年,Katherine Knight博士在美國芝加哥Loyola大學成功地從轉基因兔中獲得了骨髓瘤細胞(Plasmacytoma),開創了兔單克隆抗體技術。與鼠單抗相比,兔單抗具有:首先,兔抗血清通常含有高親和力抗體,可以比鼠抗血清識別更多種類的表位;其次,兔單克隆抗體能夠識別許多在小鼠中不產生免疫的抗原;第三,由于兔脾臟較大,可以更多進行的融合試驗,使得高通量篩選融合成為可能。
按理化性質和生物學功能分類:
按理化性質和生物學功能,可將其分為IgM、IgG、IgA、IgE、IgD五類。
IgM抗體是免疫應答中首先分泌的抗體。它們在與抗原結合后啟動補體的級聯反應。它們還把入侵者相互連接起來,聚成一堆便于巨噬細胞的吞噬;
IgG抗體激活補體,中和多種毒素。IgG持續的時間長,是*能在母親妊娠期穿過胎盤保護胎兒的抗體。他們還從乳腺分泌進入初乳,使新生兒得到保護;
IgA抗體進入身體的黏膜表面,包括呼吸、消化、生殖等管道的黏膜,中和感染因子。還可以通過母乳的初乳把這種抗體輸送到新生兒的消化道黏膜中,是在母乳中含量zui多,zui為重要的一類抗體;
IgE抗體的尾部與嗜堿細胞、肥大細胞的細胞膜結合。當抗體與抗原結合后,嗜堿細胞與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一類物質促進炎癥的發展。這也是引發速發型過敏反應的抗體;
IgD抗體的作用還不太清楚。它們主要出現在成熟的B淋巴細胞表面上,可能與B細胞的分化有關。
(IgD于1995年從人骨髓瘤蛋白中發現,分子量為175kD,主要由扁桃體、脾等處漿細胞產生,人血清中IgD濃度為3~40μg/ml,不到血清總Ig的1%,在個體發育中合成較晚。IgD鉸鏈區很長,且對蛋白酶水解敏感,因此IgD半衰期很短,僅2.8天。血清中IgD確切的免疫功能尚不清楚。在B細胞分化到成熟B細胞階段,除了表達SmIgD,抗原刺激后表現為免疫耐受。成熟B細胞活化后或者活化后或者變成記憶B細胞時,SmIgD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