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要求,2022年2月18日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動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建設,構建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指導思想
試點工作以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以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發展為著力點,加大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應用,在重點省市推進智慧監測突破,實現監測 感知高效化、數據集成化、分析關聯化、應用智能化、測管一體化、服務社會化。
基本原則
強化頂層設計,優先開展環境空氣、地表水、污染源的智慧監測試逐步覆蓋地下水、海洋、生態等各類監測要素,提前謀劃央地之間、省份之間監測數據互聯共享辦法,細分監測數據使用權限與職責,為構建全國智慧監測“一張網”奠定基礎。鼓勵探索創新,鼓勵各試點單位結合自身需求、資金和基礎條件,創新運用物聯網、傳感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監測監控業務中的應用,全面提升生態環境靈活感知、提前預警、綜合研判、智慧決策的能力。
試點目標
智慧監測試點工作選取13個省份、16個地級市(含雄安新區)開展先行先試,試點周期2年,重點提升支撐服務保障、智慧監測基礎、服務群眾等三方面能力。到2023年底,國家層面建設環境質量聯合會商國家平臺,建立國家、省、市三級監測數據聯通共享機制,打造一批高質量服務應用,基本實現環境空氣和地表水智慧監測;試點省份突出宏觀、中觀環境管理決策支撐,具備智能化調度、會商能力,提升生態環境協同管理效率;試點地市突出小尺度精細化預警管控技術支撐,實現監測與管理之間的數據關聯和業務協同。
具體任務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重點開展環境質量形勢分析、關聯分析影響分析等試點內容;市級生態環境部門重點開展環境質量形勢分析、熱點網格管理和水環境精準溯源等試點應用,發揮環境質量管控技術支撐作用。
時間安排
2022年2月—6月,監測司組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信息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成立技術指導委員會,各試點單位編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并報送技術指導委員會審核,通過后,正式啟動試點實施工作。
2022年7月—2023年6月,試點單位開展實施工作,定期報送階段性建設成果報告,由技術指導委員會審議后提出優化意見,試點單位及時進行平臺功能、性能調優。
2023年7月—12月,試點單位完成建設任務,報送相關報告,技術指導委員會提煉總結試點成果,監測司組織召開試點工作總結會。
資金來源
省級、地市層面的試點工作經費,由試點單位自行解決,試點單位要積極籌措資金,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要充分依托已有工作基礎開展試點工作,避免重復建設、重復投資。
試點方案附件1《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技術指南》,介紹了眾多環境監測感知技術及創新技術應用,涉及禾信的技術有SPIMS 2000、LTGC 1000(PAMS 57)、AC-GCMS 1000、SPAMS、ICP-MS 1000、SPIMS 2000w(水質揮發性有機物秒級質譜儀)、EMUSV 1000(無人船)等,且重點推薦了高精準水體復雜污染分析溯源監測技術、分布式一拖多質譜監測技術兩項新技術。
大氣VOCs秒級多組份走航監測系統(SPIMS 2000)
大氣VOCs吸附濃縮在線監測系統(AC-GCMS 1000)
在線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SPAMS 05系列)
氣液兩相水環境走航監測系統(EMUSV 1000)
水質重金屬應急監測系統(ICP-MS 1000)
1) 高精準水體復雜污染分析溯源監測技術:利用ICPMS、GC*GCMS、TOF-MS、LC-MS、MALDI-TOFMS 等技術實現對水體無機物、有機物、重金屬、微生物等進行監測,基于污染源指紋譜庫與水體多模型溯源模型算法,實現流域斷面、湖泊、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及其他潛在泄露區水體中復雜污染物快速篩查、感知及污染溯源分析,解決目前常規分析方法局限于簡單的pH、COD、氨氮、總磷和重金屬等因子無法進行精細解析,無法透過指紋數據發現排放源和指標異常之間的關聯的難題,為靶向管控提供科技支撐。適用于水環境、海洋環境、固定源及面源等領域。
2) 分布式一拖多質譜監測技術:利用單套TOF-MS 分布式監測最多30個點位的環境空氣VOCs組分,實現企業上百種 VOCs 網格化覆蓋定性定量監測。適用于大氣環境、固定源、移動源及面源等領域。
高精準水體復雜污染分析溯源監測技術和分布式一拖多質譜監測技術是禾信儀器自主打造的兩款細分領域新應用技術。
該技術的核心設備是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GC*GCMS),該技術是非靶向高精度分辨質譜技術,一次可檢出水體中千余種特征污染物,抗干擾能力強,靈敏度可達皮克級?;谔卣魑廴疚?ldquo;真身”建立的水質指紋,是目前覆蓋物種比較全面,精細化程度高,靈敏度高的水質污染指紋,具有極為豐富的細節分辨率,能夠分辨極細微的污染差異,具備實現高精準溯源的底層能力。
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
由于其*的優勢,本技術于2020年12月成功入選《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 2020版》,技術能力和應用意義得到了行業專家的肯定。目前該技術已在湖泊水庫、河流斷面、工業園區等諸多案例中發揮了*的作用。
湖泊水質超標成因分析:該技術在某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湖泊水體異常事件中發揮重大作用,獨辟蹊徑以的角度和海量翔實可靠數據解析 COD 和 pH 超標成因,湖泊主要污染為有機質,屬自然源,與周邊植物風滾草(特征組分馬錢苷)密切相關。超標主要受到周邊自然環境影響 ,獲得環保部領導和專家的肯定,并為生態環境部豁免該湖COD、pH 指標的考核提供技術支撐,降低了當地管理部門的壓力。
工業園區地下水超標污染溯源:在某工業園區地下水氨氮和 COD 超標調查中,利用高精準水體復雜污染分析溯源技術,對園區特征污染物溯源解析(包含43個地下水點位及17個企業排口),建立指紋譜庫,精確追蹤到排污企業,為環境執法提供可靠依據。通過企業的分級管控,支撐園區的正常運轉。
以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線監測預警系統(DMTS-1000)為核心,集成多路采樣儀,動態校準儀,氣體采樣管道,數據處理云平臺等模塊。不同點位氣體經過多路采樣儀進入質譜儀定性定量分析,可實現園區污染預警預報,建立“一廠一策”VOCs在線快速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對空氣污染實時監測、快速預警、精準管控。
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線監測預警系統
該技術在浙江已經落地應用,建立了以國產質譜為核心的“監測-預警-溯源-管理”一體化“潔凈園區”。建設前園區存在環境風險預測與環境應急管理能力不足、惡臭擾民問題明顯、溯源難等問題。布設9套分布式一拖多質譜監測技術,部署165個廠區及廠界監測點位、2個排口監測點位、1個園區背景站和1個離線站點,搭建1個信息化數據平臺。該系統實現園區污染源的全面監控,有效降低園區環境風險、解決環境污染投訴問題,提升園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入場一年多來現場問題數量下降90%,重點問題企業轉為“常綠狀態”,高濃度級別報警次數相對于高發期降幅超過80%。有效保障園區環境與居民健康安全。
高精準水體復雜污染分析溯源監測技術和分布式一拖多質譜監測技術入選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方案對禾信儀器來說是鼓勵也是鞭策,禾信儀器未來會持續研發新產品,拓展新應用,為祖國的碧水藍天做好技術支撐。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