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科盛精細化工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甘氨酸-氫氧化鈉緩沖液:合成編輯
施特雷克(Strecker)法
以甲醛、、氨為原料,先合成氨基乙腈,然后再分解生成甘氨酸。
以甲烷與氨合成粗制的,然后使甲醛液連續吸收,再將反應液和氨于120℃下反應2min生成氨基乙腈,后加入堿液水解,得到總收率為87%的甘氨酸。 [6]
Bucherer法
將三聚甲醛加入碳酸銨和腈化鈉的水溶液中,室溫下攪拌溶解后于80-85℃下反應3h。得到乙內酰脲水溶液。然后直接加入30%NaOH水溶液,于170℃下水解3h。后以陽離子交換樹脂處理,得到收率為83.2%的甘氨酸。 [6]
氨化法
將氨水與碳酸氫銨混合加熱至55℃,加入水解溶液反應2h。然后升溫至80℃脫除剩余的氨,用活性炭脫色。過濾后,濾液加95%的乙醇使甘氨酸結晶析出。分離后用乙醇洗滌。烘干后得粗品。粗品用熱水溶解,再加乙醇重結晶,即得成品,收率約42%。 [6]
相轉移催化法
將氨水2kg加入1L甲醇,然后加入0.3kg六次亞甲基四胺,待溶液澄清后,加入溶有10kg的2L甲醇,體系溫度明顯上升,到58℃時,伴有大量結晶析出。待溫度下降至室溫,上層液體澄清時,過濾得結晶,濾液放置2天,又可析出部分結晶。將上述粗品加入2-3倍量的去離子水,加熱至70-75℃,溶解后加入2倍體積的甲醇,冷卻析出結晶,70℃下干燥2h得精品,產品收率68.6%,純度99.6% [6]
生物方法
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三菱公司把過篩選的好氧土壤桿菌屬、短桿菌屬、棒狀桿菌屬等微生物菌屬加入到含有碳源、氮源及無機營養液的介質中進行培植,然后將該類菌種在25~45℃,pH在4~9的情況下,使乙醇胺轉化為甘氨酸,用濃縮中和離子交換處理得到甘氨酸。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外合成甘氨酸的技術有了新的進展。日本Nitto化學工業公司將培養的假細胞菌屬、酪蛋白菌屬、產堿桿菌屬等菌屬以0.5%(質量分數,干重)加入到含甘氨酸胺基質中,在30℃,pH7.9~8.1情況下反應45h,幾乎所有的甘氨酸胺水解生成甘氨酸,轉化率達99%。盡管目前生物法尚處于研究階段,但是其具有高選擇性、無污染,因此將是發展潛力的合成路線。 [6]甘氨酸-氫氧化鈉緩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