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熊志奇研究組文章: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閱讀:615 發布時間:2015-1-241月14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熊志奇研究組在《神經科學雜志》發表了題為《Rcan1缺乏引起神經元遷移缺陷并引發腦室旁灰質異位》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道了鈣調磷酸酶調節蛋白Rcan1在大腦皮層的發育以及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腦室旁灰質異位(periventricular heterotopia)是一類大腦皮層發育畸形,表現為在腦室旁出現異常的神經元聚集。誘發腦室旁灰質異位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明確。在這項研究中,熊志奇研究組發現一個與唐氏綜合癥相關的基因-——鈣調磷酸酶調節蛋白1(Regulators of calcineurin 1,RCAN1)——在大鼠皮層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利用短發夾RNA(shRNA)下調Rcan1的表達會影響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以及神經元的放射狀遷移,并且導致腦室旁灰質異位的發生。細絲蛋白A(Flna)是一種纖維型肌動蛋白(F-actin)的交聯蛋白,對于細胞骨架的重構以及細胞的遷移是必需的。Flna的突變是導致人類罹患腦室旁灰質異位癥的重要遺傳因素。
該研究進一步顯示,敲減Rcan1的表達會引起Flna的表達下調。此外,在敲減Rcan1的神經元中過表達Flna可以挽救細胞的遷移缺陷。這項研究工作的結果表明Rcan1可以通過調控Flna的表達參與神經元的放射狀遷移。Rcan1-Flna信號通路的異常可能是引發腦室旁灰質異位的一種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