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儀的工作原理
在沒有測色儀之前,顏色的辨別只能通過人眼來判斷,但看顏色的結果受三個要素的影響:光源、物體、觀察者。它們中任一個變化都會導致結果的變化,所以必須有一個標準的、客觀的設備或儀器來得出量化的數據。CIE照明委員會將此量化,即把光源、物體反射率或透射率、標準觀察者用數字來表示,替代人眼造成的不客觀性。
1、光源通常是被認為發光的物質,但色度學概念中,光源是各種不同的能量光譜組成的照明體,它是一個在不同波段(如400nm)有自己特定能量的圖譜。通常人眼能觀測的電磁光譜中可見光的范圍是400-700nm,但CIE(照明委員會)發現并規定360-780nm才是的可見光范圍。而大家知道,光源的不同會導致看顏色的不同,那是和光源本身特性相關的,也就是說,不能能量分布的光源照明體會導致看顏色的結果不同。我們國家常用的光源有D65光源,C光源,A光源,TL84光源,CWF光源,U30光源等等,他們的能量圖譜都不同。
2、物體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待測樣品,它可以是你的標樣也可以是你的試樣。各行業的樣品*不同,但它們都有相同的特性,樣品本身的著色劑(染料、顏料等等)對光有吸收,繼而帶來反射或透射的不同。
3、觀察者,你可以認為是人眼或者是儀器的檢測器,但在色度學概念中,我們叫2度或10度視角,這是因為隨著醫學及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在1931年及1964年分別發現人眼視網膜上有對顏色敏感的桿體及椎體細胞負責明暗和顏色視覺,而這些細胞的分布與瞳孔及物體所形成的夾角是2度和10度,所以我們通稱為標準觀察者。
測色儀是模擬并替代人眼觀察顏色,并給出結果的客觀儀器,它的光源現在技術一般是模擬D65光源,多為閃光氙燈,好的儀器的光源是D65光源模擬日光的時候,其中UV(紫外)部分也模擬得非常像,而且如果夠標準的話都會配紫外和可見光比例校正板給客戶,這樣,光源是足可以放心了。但還有觀察者和其它很多因素決定著一臺測色儀器的優劣。
測色儀從結構上來看分為兩種:積分球和45°/0°或0°/45°。積分球結構業內一般叫d/8°結構,d是diffuse的縮寫,由一束光照在積分球內壁上在積分球里混合后形成入射光,積分球涂層是白色的高反射物質,這些物質必須長年不變化,保持高反射和穩定才會使光源穩定。積分球的尺寸ASTM也有規定,6.5英寸,相當于165mm直徑的積分球,而市場上的很多手提式或便攜式測色儀只不過是為了方便而已,并不是標準的可信賴的儀器。分光原理測色儀就理想很多了,通過光照射到樣品上,經過反射到光柵分光,然后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zui終轉算成數字信號。其中光源、光柵、光信號放大裝置、光電轉換器等等環節都要求非常高,計算過程是從光源光譜能量*反射率(透射率)*觀察者(2度/10度視角-xyz值)*系數的積分值得到相應的XYZ三刺激值,然后通過轉換得到Hunter Lab或CIE L*a*b*及其它指數或色度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