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項氣象科技成果公布 現代技術應對氣象災害防護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極端天氣事件泛指罕見的且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產生破壞的天氣現象,通常發生概率只占同類天氣現象的10%或者更低。這類天氣盡管發生概率不高,但是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因此對于人類社會、自然環境以及經濟活動都存在嚴重威脅,并且以目前的觀測技術來說,很難提前完成災害應對。
而根據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僅2022年,全球共發生321次較大自然災害(不含流行性疾病),其中極端氣溫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達16416人。此外,有大量數據證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其他氣候問題影響,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次數在不斷增加,其中包括洪水、風暴、干旱、熱浪等多種類型的極端天氣。“罕見”極端天氣似乎變得越來越不罕見。
也正因如此,極端天氣防護成為了如今迫切需要加強的領域,相關的技術也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飛速發展。
就在近日召開的極端天氣下城市防災減災氣象科技成果發布會上,包括北京市氣象局、深圳氣象創新研究院、沈陽市氣象局、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江蘇省氣象局、廈門市氣象臺、海峽氣象開放實驗室、杭州市氣象局、鄭州市氣象局、天津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寧波市氣象局、西安市氣象局在內,多單位共同發布了它們在極端天氣下城市防災減災方面的氣象科技成果,共16項,涉及預報類、觀測類、服務類三大類。
這十六項成果包括了“靈犀極端降水大模型”“睿圖—睿思系統研發與應用”“面向對象的時空多尺度氣象資料同化分析系統”“基于人工智能的降水臨近預報關鍵技術及應用”“風廓線雷達在弱天氣系統下的強降水預報應用研究”“X波段天氣雷達組網協同觀測關鍵技術與示范應用”“中國臺灣海峽區域對流云監測與評估衛星算法”“杭州X波段天氣雷達協同觀測系統”“復雜地形對鄭州極端短時強降水的影響研究”“應對氣候變化的排水設計和內澇預報預警氣象關鍵技術”“重要輸電通道桿塔級氣象風險預警服務”“上海市街道級臺風致災風險動態評估”“基于數字孿生的大城市立體交通氣象保障技術研發與應用”“杭州短歷時暴雨研究及城市內澇模擬技術”“寧波口袋氣象服務系統”“西安軌道交通氣象災害預警技術及融合應用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技術中大多都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為我國極端天氣防護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靈犀極端降水大模型就準確預報了今年第3號臺風“格美”的走勢,為北京科學合理開展防汛工作提供重要參考;睿圖—睿思系統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提供了支持;沈陽市氣象局建立的風廓線雷達反演溫度平流算法在今年“7•25”暴雨預報預警中成功實現了提前217分鐘預警城區暴雨,并且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提前時間超過30分鐘;杭州X波段天氣雷達協同觀測系統為亞運賽事成功舉辦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上海市街道級臺風致災風險動態評估服務為上海成功應對2022年第12號臺風“梅花”、今年第13號臺風“貝碧嘉”以及今年第21號臺風“康妮”等做出貢獻;杭州短歷時暴雨研究及城市內澇模擬技術運行以來,支撐了216場降水內澇風險預警……
總而言之,這些代表性成果,不僅僅體現了我國在城市氣象檢測上的突出表現,更反應了我國利用先進技術解決氣象難題,強化極端天氣防護工作的決心。相信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技術繼續支撐保障城市安全的同時,也會有更多技術出現,為極端天氣下城市防災減災帶去幫助。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
- 我國已建立28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24-11-28 10:29:16
- 截至2024年11月,全國累計已有24個省(區、市)建立了28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我國一半左右的森林、草原已納入補償范圍,近三分之一的縣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超過2億農牧民享受到補償政策。
- 113項 2024版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公布! 2024-11-28 09:41:15
- 11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各有關中央企業、各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審核和推薦了一批綠色技術。
- 四種新儀器檢測項目啟動適用性檢測!涉及環境監測 2024-11-14 11:12:12
- 環境空氣甲醛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等四種新儀器檢測項目啟動適用性檢測。
- 2281萬預算!晉城市生態環境局采購環境監測儀器 2024-11-14 09:15:07
- 近日,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就“晉城市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監測綜合能力提升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2281萬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