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儀及核心元器件技術創新論壇
【化工儀器網 會議新聞】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光譜技術在航空航天、天文望遠鏡、星際探測、國防安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許多重要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拉曼光譜、熒光光譜、紅外光譜、激光光譜、LIBS光譜等光譜技術因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而得到廣泛應用。光柵、探測器和濾波器等先進光譜技術和核心部件的發展是推動科學研究和生產不斷進步的關鍵因素,受到了各國學者的關注。本論壇將重點圍繞下一代光譜儀和核心元器件技術開展,主要內容分為會議報告和全員討論兩個環節。其中會議報告將邀請國內的相關領域專家分享其在光譜儀及其核心部件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最新進展以及對未來儀器發展的設想,全員討論環節將重點圍繞“制約下一代光譜儀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和需求”開展討論。
組織機構: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四川大學分析儀器研究中心
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學會
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王立軍院士
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 莊松林院士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梁靜秋研究員
論壇召集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李曉天研究員
四川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林慶宇副教授
專題論壇日程安排:
論壇主席簡介: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王立軍院士
王立軍,院士,2011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屆、第十一屆信息科學部評審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專家評審組評審專家,第一屆全國光輻射安全和激光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及應用技術研究,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獲授權發明專利9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0篇,合著專著3部。在國內首次提出并率先開展了無鋁量子阱大功率激光器研究,突破了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并開發出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單管、激光線陣、激光迭陣、激光光纖耦合模塊4大系列產品,產品先后應用于激光加工、激光醫療、激光顯示等領域。提出了四種半導體激光合束結構和方法,研制出千瓦級高光束質量高功率密度半導體激光系列光源,在多領域獲得重要應用并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 莊松林院士
莊松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應用光學、光學工程和光電子學的研究,多次獲部級科技進步獎及多項榮譽獎。設計了百余種光學系統及儀器,是國內率先開展光學系統CAD的研究者。主持完成了國內最大的光學儀器設計軟件系統,在統計試驗總極值最優化方法及公差的非線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獨創性成果。擔任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和美國光學學會資深會員,曾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理事、探月計劃專家組成員、教育部儀器科學和技術教指委副主任。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梁靜秋研究員
梁靜秋,理學博士,國家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半導體器件、微光機電系統(MOEMS)及紅外光譜成像技術領域的科研工作。帶領團隊開展了基于MOEMS多級微反射鏡靜態干涉系統的紅外光譜成像儀器,光纖陣列器件、Micro LED陣列器件、光電探測器、光通信器件等微納光學及光電子器件和系統應用研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括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面上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攀登計劃、國家863計劃、重點研發計劃及省、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等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培養博、碩士研究生70余名。
論壇召集人簡介: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李曉天研究員
李曉天,博士生導師,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分會專委會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理事、關鍵部件專家組專家。2006年參加工作于航天科技四院,期間曾獲“航天科技四院杰出青年”等榮譽。2010年錄取為長光所博士生,畢業后留所工作,主要從事光柵及光譜儀等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作為分系統負責人參與國家重大科研裝備項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系統的研制”等。參與研制出世界最大面積中階梯光柵及多臺國內首創的光譜儀器產品,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吉林省青年文明號等獎勵。在Opt. Express等期刊上發表相關SCI /EI論文40余篇;獲得已授權發明專利41項;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中科院院長獎等10余種獎勵, 其中一名學生兩次獲國家獎學金并公派留學于美國哈佛大學。
四川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林慶宇副教授
林慶宇,副教授,從事物質成分檢測與測量新方法、新儀器的研究工作,專注于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及相關激光光譜技術,致力于激光光譜分析技術及相關儀器在特種場境、工業領域解決方案的開發。依托首批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所負責主研的多款儀器已在不同行業的多家應用單位開展應用示范,并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社會經濟效益顯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科技局及企事業橫向等各類科技項目10余項,先后發表學術論文78篇,出版中文學術著作1部,參編英文學術著作1部,授權專利20余項。入選2024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儀器托舉計劃項目;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光譜儀器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報告人簡介及報告摘要
報告人:吉林大學 趙冰教授
報告題目:半導體SERS基底的研制及應用
趙冰,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學院教授、博導?!禔pplied Spectroscopy》、《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光散射學報》等雜志編委。中國光學會分子光譜學會副主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高級研究學者,日本關西學院大學、韓國江原國立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各種光譜技術在生命科學、材料、環境等領域的應用。先后主持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等。所主持的研究工作獲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和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各一項。
報告摘要:基于半導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研究,不僅解決了活性基底匱乏的限制,也拓寬了SERS技術的應用范圍。半導體納米材料及其與其它半導體、金屬納米材料復合時,表面等離激元(SPs)與電荷轉移(CT)的協同貢獻,使體系具有獨特的光電特性和巨大的SERS信號增強,金屬-半導體異質結構允許SERS在CT研究中具有多樣性和新穎性。對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帶隙調控也會影響異質結構的CT和SPs。將報告我們最近的研究工作,包括:SERS活性半導體材料中CT和SPR的調控,增強機理及應用。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譚平恒研究員
報告題目:共聚焦顯微拉曼模塊及其相關應用研究
譚平恒,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6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1年在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研究基金資助和黃昆物理獎。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半導體聲子物理研究及顯微共焦模塊研發。至今已在Nat. Mater., Chem. Soc. Rev., Nat. Commun., Phys. Rev. Lett.和J. Am. Chem. Soc., 等國內外物理期刊發表論文250余篇,所發表論文被SCI引用2萬余次,多篇學術論文被國內外學術專著和綜述性文章多次引用。完成中文專著1本,英文編著1本,譯著2本。2018至今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2020年至今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報告摘要:是否能設計一套顯微共焦拉曼光譜測量模塊,可與任何光譜儀耦合成一套成本低、操作簡便、光路布置合理以及后期升級方便的多功能顯微共焦光譜儀是眾多研究者迫切盼望的事情。在近25年拉曼光譜研究經驗基礎上,報告者成功研制了顯微共焦拉曼光譜測量模塊,連續多年入選《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科學儀器》產品名錄,可實現從深紫外到近紅外激光激發的顯微共焦拉曼光譜測試。本報告將探討與顯微共焦拉曼光譜模塊相關的拉曼技術、模塊研制詳情以及該模塊在半導體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何志平教授
報告題目:紅外顯微光譜分析儀器研發及應用探討
何志平 ,男,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標準化委員會電子光學系統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月球與行星標準化工作組成員。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我國深空探測、空間科學及軍、民相關領域。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重大課題研究,代表性的有探月工程—“嫦娥三號紅外成像光譜儀”、“嫦娥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目標自適應光譜探測機制研究”,量子科學試驗衛星有效載荷等。現任“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及“天問一號”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等項目負責人,并主持嫦娥七號及小天體探測等多個軍、民領域任務的光譜類載荷關鍵技術攻關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獲得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二項(其中一項排名第一)、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一項、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創新產品一等獎一項。
報告人:西安交通大學 張淳民教授
報告題目:新型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張淳民,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西安交通大學空間光學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二屆、十三屆專家評審組成員,陜西省三秦人才,陜西省優秀博士指導教師,西安交通大學教學名師。先后任中國光學學會第七屆、第八屆理事,2022年至今任中國光學學會榮譽理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空間光學專業委員會顧問,全國高校光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高校電磁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陜西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員,德國《Optik》編委,《現代物理》副主編,《航天返回與遙感》編委,《光學學報》原常務編委、《光子學報》原編委,被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收錄。長期從事光學研究,獨著、主編出版專著、國家級規劃教材等10部;發表學術研究論文252篇(其中SCI收錄186篇,EI收錄45篇);國際會議特邀報告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3項;獲“中國光學重要成果”1項;獲各種獎勵10余項。
在空間光學、成像光譜偏振技術、大氣遙感探測、先進光學儀器領域開展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應用的創新研究與實踐,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識產權,多項成果國際領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2項、國家重大專項2項、國防基礎科研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報告摘要:
報告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Savart偏光鏡、時空聯合調制模式的成像、光譜、偏振多維信息一體化獲取技術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從原理上建立通過一次測量同時獲取目標高質量、高精度的偏振光譜圖像,高光譜分辨率的強度光譜和全偏振態多維度信息的物理機理及數理模型;建立成像、光譜、偏振態統一的目標探測、識別、多信息融合體系;自主設計、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成像光譜偏振儀星載樣機,開展了模擬探測實驗,實現了遠距離目標成像、光譜和偏振態多維信息的靜態、實時、同時獲取。證明了其在目標識別、分析、檢測以及遙感應用等方面的能力。為陸地、大氣、海洋探測、軍事應用等提供先進的信息獲取技術,為目標精確探測、識別和確認提供更全面、更科學、更精確的科學依據。
報告人:上海理工大學 張大偉教授
報告題目:光譜儀器分光元件及應用的創新研究
張大偉,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專家、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等重要科技獎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課題。帶領團隊發表SCI 檢索收錄論文100 余篇,代表性論文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Lab on a chip 等國際著名TOP期刊,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擔任教育部光學儀器與系統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上海環境生物安全儀器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超精密光學制造創新團隊負責人;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理事;第三屆全國光電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光學和光子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03)委員。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陳令新研究員
報告題目:基于紙芯片的海洋生態環境快速分析監測技術
陳令新,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分會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陸海水域污染防控分會副主任委員。主要開展環境分析監測理論研究、在線監測技術研發工作,以及環境分析監測指導下的陸海統籌海洋污染治理技術研究。迄今,出版《海洋環境分析監測技術》等著作5部。已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500余篇,SCI他引>36000次,H指數>100。自2000年連續入選科睿唯安跨學科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自2021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環境科學與工程)。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海洋科學技術獎等省部級獎勵7次。目前擔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副主編以及多個期刊的編委。
報告摘要:系統的海洋監測可以了解海洋的過去、現在,并預知海洋未來的變化趨勢?,F代海洋化學、生物等要素觀測探測需要各類分析、監測技術,尤其亟需低功耗、微小型化、便攜化與智能化監測技術。基于微流控技術與紙芯片的海洋生態環境快速分析、監測技術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紙基芯片繼承了微流控芯片試劑消耗少、快速檢測等特點和優勢,具有將化學、生物分析的基本功能微縮到“芯片”上的縮微化、微型化應用潛力。本報告將介紹紙芯片構建材質、制作方法和微流體控制技術,介紹紙芯片融合比色檢測、熒光檢測、拉曼光譜檢測、電化學檢測等各類檢測技術的芯片分析平臺及其案例,以及紙芯片與普通微流芯片的綜合流控分析平臺。
報告人:香港中文大學 任偉教授
報告題目:高靈敏紅外激光氣體分析儀
任偉,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教授、工程學院助理院長。面向能源和環境領域的重大需求,深入開展新型激光光譜、光纖傳感、以及燃燒診斷方法及應用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30余篇,申請及授權國內外專利10余項。擔任國際期刊Applied Physics B副主編,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光譜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任偉教授也是朗思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公司專注高精度激光光譜氣體分析儀的研發,榮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年度初創企業大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是德勤“高科技高成長”明日之星企業,上榜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百強榜。
報告摘要:痕量氣體檢測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化學分析和醫療診斷等領域,紅外激光光譜技術是實現痕量氣體精準測量的重要方法。氣體濃度可以通過測量高分辨率分子吸收光譜或光聲光譜獲得,在直接吸收光譜測量中,氣體的吸光度與吸收路徑長度呈線性關系,可以通過增加有效吸收長度的方法提高探測靈敏度;在光聲光譜測量中,氣體吸收引發的光聲信號與入射激光強度相關,提高激光功率是實現高靈敏光聲光譜探測的重要手段。高精細度光學諧振腔可以實現超長有效光程,當入射光是與腔共振且模式匹配時,可以實現腔內光功率的累積放大。本報告將介紹我們在中紅外腔增強吸收光譜和雙諧振光聲光譜技術的研究進展,實現光腔內氣體ppb-ppt量級的探測靈敏度,為高精密痕量氣體檢測提供重要參考。
報告人:上海交通大學 陳昌教授
報告題目:微型化拉曼光譜儀的機遇與挑戰
陳昌,博士,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博士,國家級創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醫學芯片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于生物與信息技術融合(BTIT)領域,擅長基于硅基芯片技術的科學儀器和醫療器械的微型化、芯片化,尤其是面向生命健康應用(如DNA存儲、IVD、基因測序等)的產學研一體化。發表學術期刊和書籍60多篇,授權和受理專利150多項,曾獲科技部感謝信、海關總署一級成果獎、張江杰出人才、西歐DSM科技一等獎、imec杰出科學獎等;帶領團隊承擔8項國家級項目,孵化了兩家科技型企業。
報告摘要:拉曼光譜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物質檢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太空技術、生物醫藥、刑偵、環境監測和食品安全等領域。微型拉曼光譜儀使拉曼技術在更廣泛的無損快速檢測場景中得以應用。本報告將介紹微型化拉曼光譜儀的各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分析傳統的色散式微型拉曼光譜儀和新穎的基于空間外差干涉原理的傅里葉變換光譜儀(FT-Spectrometer)的工作原理和特點,通過我們近期在無創檢測領域取得的新進展,探討微型拉曼光譜儀的工業級實現方案,及其在多種定量分析場景中的應用。
報告人:吉林大學 鄭傳濤教授
報告題目:紅外氣體傳感技術與應用
鄭傳濤,男,現任吉林大學唐敖慶學者—領軍教授(A崗)、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學者,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吉林省紅外吸收光譜氣體傳感技術創新團隊帶頭人。主要從事紅外激光光譜及其應用研究。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美國萊斯大學做訪問學者。任《光子學報》、《光學學報》青年編委,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光譜學專委會委員,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分會副主任,吉林省光學學會理事、光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或子課題)20余項。發表第一/通訊作者期刊論文224篇(被SCI檢索158篇,被EI檢索6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2件(授權13件);出版第一作者學術專著1部;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各1項。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長春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吉日嘎蘭圖研究員
報告題目:高性能光柵制造技術及產業化
吉日嘎蘭圖,國家光柵制造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燕山大學客座教授,長春理工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綠園區政協常務委員,綠園區農工民主黨黨員。主要從事光柵刻劃制造技術及光譜儀器開發工作。主持或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及973計劃項目等的實施,獲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2018年榮獲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稱號,2022光學與光學工程博士生學術聯賽中獲全國百強優秀導師榮譽,2023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特聘骨干研究員。
報告摘要:光柵是一種具有周期性浮雕結構的光學元件。由于它的色散、分束、偏振和相位匹配等光學性能已成為光譜儀器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元器件。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是我國光柵的發源地,2007年成立了“國家光柵制造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可研制從軟X射線波段到毫米波段的各種平面、球面、非球面等高端光柵,并具有國家光柵檢測資質和完善的質量體系。中心成立以來,加快了光柵的工程化開發步伐,每年為100多家國內外用戶提供數萬塊各類高性價比光柵產品,形成了以關鍵元器件技術進步帶動科學儀器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馮玉濤研究員
報告題目:高靈敏度拉曼光譜儀及其定量技術研究
馮玉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光譜成像及精細光譜探測技術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關注用于大氣空間環境參數遙感測量高光譜分辨率儀器相關研究,包括遙感探測物理基礎、儀器原理、儀器研制、數據處理及應用等。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天專用技術預研、國家“863計劃”、融合專項、軍科委、中科院科研儀器專項、“西部之光”交叉創新團隊、西部青年學者等項目。發表論文6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國防發明專利1項。入選陜西省三秦英才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人才攀登工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科創中國-西安智庫”專家,獲西安市青年科技人才獎。
報告摘要:拉曼光譜具有非接觸式、簡單快速、靈敏度高等獨特技術優勢,已經成為各領域廣泛使用的一種強大的無標記分析工具??臻g外差拉曼光譜技術具有高光通量、高光譜分辨率、無運動部件等特點,適用于微弱拉曼散射光信號的高靈敏度探測,報告介紹近紅外空間外差拉曼光譜儀系統特點,分析了系統輻射靈敏度優勢;針對光譜采集過程中產生的基線漂移和噪聲干擾等問題,介紹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拉曼光譜智能預處理算法,從特征壓縮的角度出發,介紹基于隱式編碼特征回歸的拉曼光譜精準定量分析算法;最后,以無創血糖檢測為應用場景,介紹拉曼光譜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探索性研究。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長春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李博研究員
報告題目:小型光譜儀光學系統設計
李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專家庫成員,國家科技獎勵專家庫成員,中國科協工程領域專家,吉林省遙感協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科技專家庫成員,中科院核心人才,吉林省高層次人才,長春光機所旭光人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長春光機所優秀成果獎一項。目前主要從事高光譜載荷總體技術、紫外預警技術、深空光譜探測技術、高超突防感知及點目標相位感知技術的研究,主持XX-號XX測量儀、XX成像光譜儀—光機項目,科技部地球觀測與導航課題負責人,“風云三號”06星紫外高光譜臭氧廓線探測儀—臨邊副主任設計師。撰寫論文40篇,申報專利 31項。
報告摘要:超光譜成像儀器在多個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它通過高分辨率的光譜成像技術,結合光譜學和圖像學,實現對目標物的精確定性和定量分析,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生物醫學及軍事安全等領域,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和分析工具。本報告主要介紹超光譜探測儀器最新發展趨勢,對廣角f-p探測技術、f-p級聯調制技術、Aotf+中階梯光柵探測技術、多通道復用光譜技術、廣角大視場探測技術幾種探測技術進行介紹,為后續儀器研制提供技術參考。
報告人:河北大學質量技術監督學院 李紅蓮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微流控-LIBS水體在線檢測系統及應用研究
李紅蓮,博士,河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訪問學者?,F為質量技術監督學院副院長,河北省課程思政教學名師。主要從事光譜檢測技術及其應用研究,發表本專業領域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授權專利20余項。主持及參加國家、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作為第1完成人獲得教學獎勵10余項。
報告摘要: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技術(LIBS)作為“未來分析巨星”被廣泛應用。課題組前期基于LIBS技術,在擊穿閾值理論和光譜信號增強等方面開展了研究。近期,課題組提出了N2氣氛與圓柱腔體約束結合的雙重機制,建立了多光譜融合內標分析模型,顯著提升了光譜質量和靈敏度。引入明膠作為試液成分,利用咖啡環效應增強重金屬信號,有效降低了液體檢測中的濺射和等離子體泯滅的影響。同時,研究了不同基底對液滴干燥過程毛細流動的影響,如殼聚糖-石蠟膜、超疏水微凹槽結構、墨紙吸附及PMMA溝壑基底等,以提高光譜穩定性和檢測精度。此外,還提出了一種基于微流控原理的LIBS水體無機有害微量元素檢測方法,為水體微量元素檢測和環境問題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數據支持。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長春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呂金光研究員
報告題目:基于靜態干涉系統的傅里葉變換光譜成像技術研究
呂金光,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作為項目及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重點研發項目、中科院青促會人才基金等項目10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榮獲中國科學院大恒光學獎學金、長春光機所青年特殊獎勵計劃A類,2022年受聘首批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崗位,2023年入選吉林省高層次人才。發表SCI/EI檢索學術論文5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并擔任多個SCI/EI期刊審稿專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10余名。
報告摘要:基于環境、氣象、資源、軍事等高新科技領域對微型小化、靜態化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多級微反射鏡的空間調制傅里葉變換光譜儀結構,研制的儀器原理樣機對不同樣品進行了光譜測試,結果驗證了該系統光譜測試的有效性。同時,面向空間探測、航空遙感、地面遙測等應用,提出了一種像場調制傅里葉變換紅外成像光譜儀結構,研制了原理樣機獲取了遠距離目標場景的干涉圖像數據立方。對空域圖像重建方法與波數域光譜重建方法進行了研究,實現了目標場景成像與氣體分辨的定性識別與定量分析,為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
報告人:中北大學 張瑞教授
報告題目:彈光調制超高速傅里葉光譜測量技術
張瑞,漢族,1987年,博士,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山西省智能微波光電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重點圍繞測試領域的高速、高精度、多參數光電測試與探測難題,開展彈光調制超高速傅里葉光譜、超高速橢偏、來襲激光多參數態勢感知等光電測試與探測研究。近五年以第一負責人主持科研項目14項,包括國家級“***”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GF等,近五年主持科研項目總經費2800余萬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余篇,第一發明人申請或授權專利40余項,發表專著2項。
報告摘要:針對瞬態光譜分析、燃燒、爆炸試驗過程試驗測試需求,結合彈光調制高速調制優勢,進行超高速傅里葉光譜測量,采用大光程差彈光調制器產生干涉信號,快速非均勻傅里葉變換實現光譜反演,研制彈光調制微秒級超高速傅里葉光譜儀,實現對爆炸、燃燒場瞬態光譜、燃燒產物和溫度等測量分析。研制超高速傅里葉光譜儀光譜范圍可達0.5μm-25μm、光譜獲取時間10μs、光譜分辨率最高可達16cm-1,干涉信號獲取速率較傳統傅里葉光譜儀提高1-2個數量級。
報告人:天津大學 張尹馨副教授
報告題目:高分辨率光譜測量及光譜成像
張尹馨,博士,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美國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譜儀器分委會委員、圖形圖像分會理事,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任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63項目骨干成員。主要從事高分辨率光譜技術、超分辨顯微成像、高光譜成像,及其在高精度光譜測量及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在超高分辨率光譜技術上,提出了多次衍射雙級聯單色器分光方法,以該技術為核心的光譜儀產品已實現國外品牌的原位替代;在顯微成像領域,將高光譜成像與超分辨顯微成像相結合,可實現快照式多光譜通道的超分辨顯微成像,該研究獲得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報告摘要:光譜測量及分析在諸多領域應用廣泛,寬光譜、高分辨率是商用光譜分析儀的重要發展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我們提出了多次衍射雙級聯單色器分光方法,在寬光譜范圍內進行波長掃描,實現了皮米量級的超高光譜分辨率,該技術已成熟應用于光通信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的信道和器件性能的檢測。
在光譜成像領域,我們開發了基于像切分的快照式高光譜相機,并聚焦于生命科學和醫學診斷在光譜顯微上需求,提出了高光譜結構光超分辨顯微成像(Hyper-spectral Structure illumination Mi croscopy, HS-SIM)方法,實現了31個光譜通道的快照式超分辨SIM顯微成像。HS-SIM將開辟SIM在動態多維度無損解析樣本方面的新應用,推進細胞生物學活細胞研究關鍵領域的發展。
報告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劉麗嫻副教授
報告題目:諧振型光聲光譜氣體傳感器
劉麗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光電儀器系書記。2022年獲XX教育部LH青年人才項目支持。2023年獲陜西省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團隊首席科學家。2017年獲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學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從事高精度光學檢測技術、激光技術與應用等方面研究。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 H-index為15,ESI高被引論文1篇,論文他引次數1300余次。授權9項國家發明專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和其他多個某部隊研究課題。擔任《現代應用物理》、《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雜志編輯。
報告摘要:諧振型光聲光譜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結構簡單和動態范圍大的優勢,本團隊設計了旁支增強諧振光聲諧振腔,在僅需亞毫升量級氣體樣品的條件下,信噪比和檢測精度相比于傳統光聲池提高1~2個數量級,動態范圍可達154dB;提出了新型頻分復用T型光聲調制解調技術,構建多波長激光激勵和同一光聲傳感器多組分氣體信號調制解調模型,建立多階共振模式光聲光譜檢測系統,實現多種類氣體的短光程探測和高靈敏度檢測;諧振型光聲光譜技術可有效識別氣體種類和精確檢測組分濃度,解決了現有探測技術存在的同時探測種類少、探測靈敏度差異大和微型化困難等問題,對煤電安全、環境監測、醫療診斷等領域的多組分痕量氣體同時在線監測需求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
報告人:蘇州大學 劉全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高性能閃耀光柵及棱柵設計及研究進展
劉全,博士,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微納光學和衍射光學、光譜儀器及關鍵器件、增強現實光子器件、微納制造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型號項目等10余項,參加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裝備預研項目、省部級項目。負責研制的可見/近紅外凸面閃耀光柵,在整個工作波段0.4-1μm的衍射效率大于50%,閃耀波長處衍射效率為76%,已經成功應用于海洋一號C/D衛星(分別于2018年和2020年發射)的定標光譜儀以及風云三號G星(2023年4月16日發射)的高精度定標器中,在軌工作正常。發表SCI/EI論文40余篇。獲美國發明專利授權3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11項,光纖光柵相位掩模成果獲2010年蘇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報告摘要:衍射光柵是光譜儀器的核心分光元件。光柵型光譜儀光譜分辨率高,光譜純度高,穩定性高,無活動機構,可實現大幅寬,是定量化空間光譜探測載荷的主流。
面向高光譜光譜儀,創新的開發了同質掩模技術,實現了對閃耀光柵閃耀角和反閃耀角的精確控制,并成功制作了多種高性能凸面閃耀光柵。可見/近紅外凸面閃耀光柵,已成功應用于海洋一號C星和D星定標光譜儀中。研制的紫外凸面閃耀光柵,在325-600nm波段,衍射效率大于45%,閃耀波長處衍射效率接近80%。同時應用同質掩模技術,進行了全息雙閃耀光柵的研制,實現了紫外-可見-近紅外衍射效率大于30%。棱柵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提升光譜儀性能的同時減小其體積,具有重要意義。面向溫室氣體探測的需求,設計了多種棱柵,衍射效率大于75%。
報告人:西北大學 張天龍副教授
報告題目: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結合機器學習的金屬材料智能分析及應用
張天龍,理學博士,西北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第一屆光譜技術及應用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陜西高校第五批“青年杰出人才”。兼任《冶金分析》、《理化檢驗--化學分冊》等期刊青年編委。近年來主要從事化學信息學與人工智能、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微型化分析儀器研發等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合作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等10余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0余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出版專著兩部。先后榮獲2018年陜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二)和2019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十)。
報告摘要: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產品等高新產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金屬材料精準智能分析的實際需求,借助化學信息學、人工智能、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簡稱LIBS)等策略,發展了金屬材料精準智能分析的化學信息學理論和方法;搭建了金屬材料以及金屬單顆粒物精準分析的LIBS光譜智能采集平臺,開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LIBS金屬材料精準分析方法研究,重點研究了多光譜數據融合、智能分辨與表征、數據挖掘、模型遷移等關鍵技術,建立了基于LIBS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的金屬材料智能精準分析技術及系統。目前已在實際工藝現場得到了初步應用驗證,獲得了較好的分析及應用結果。本研究及相關技術可為金屬材料工業的智能分析與精準控制提供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撐。
報告人:江蘇海洋大學 黃保坤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拉曼積分球光譜儀設計及其在ppm量級氣液固原位檢測中的應用
黃保坤,博士,高級工程師。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光譜技術及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拉曼光譜儀器設計及應用方面的研究。自主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拉曼積分球光譜儀,提高了拉曼光譜技術檢測透明氣體、液體、固體的靈敏度,檢測限達到ppm量級。并研制了深海原位拉曼光譜儀,顯微成像拉曼光譜儀,便攜式拉曼光譜儀等多款儀器。在Analytic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Optics Letters等雜志發表論文三十余篇。申請PCT兩項,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10余項,主持或參與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及各類橫向項目等多個項目。
報告摘要:拉曼積分球光譜儀通過光學設計,提高了激發光源功率的使用效率和拉曼散射信號的收集效率,進而提高了檢測限,對于透明氣體、液體、固體的檢測限達到ppm量級,具有樣品用量少(3毫升),檢測速度快,樣品無破壞,準確定性和定量等優點。并發展出通過檢測揮發氣體來檢測液體,檢測溶解物來檢測固體等技術,廣泛應用于刑偵飲品投毒,燃燒場的溫度及廢氣成分檢測,氣相/液相化學反應原位監控,應急環境檢測,大氣/水質量監控,白酒的品質檢測,光學材料的純度等領域,國內銷售十余套,在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中核,中船重工,中石化,各大高校等單位的相關領域進行應用。與雷尼紹,賽默飛世爾,HJY等國內外拉曼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報告人: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李海波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面向工況和植入式檢測場景的拉曼光譜儀技術
李海波,2014年博士畢業于吉林大學,現任中物院表面物理化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拉曼光譜儀器技術開發及其在核材料腐蝕檢測中的應用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承擔院重大和重點項目3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1項,獲得院長基金自強項目資助,核科學挑戰計劃項目負責人。目前已發表SCI論文四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APL、ACS Photonics、Rev. Sci. Instrum.等雜志發表文章近二十余篇,H因子大于15,曾獲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2次,獲得中物院青年科研新秀稱號。在光譜儀器研制方面,申請/獲得十余項發明專利(包括1項國際授權專利),其中2項實現了成果轉化。目前已有多項技術和研究成果獲得工程應用,對戰略裝備腐蝕問題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報告摘要:鈾等核材料是戰略裝備中的關鍵結構和功能材料,其腐蝕產物的無損檢測是分析腐蝕起因、評價腐蝕程度的重要依據。但由于鈾腐蝕產物信號弱、不能破壞性取樣等限制條件,需要在工況條件下進行無損分析。為克服目前的便攜式拉曼光譜設備靈敏度低、背景高等缺點,自主研制了多種高性能便攜式拉曼光譜設備,實現了在工況條件下金屬鈾、LiH等核材料腐蝕產物的無損分析。此外,為實現內部復雜氣氛組分的無損監測,開發了基于空芯光纖的氣氛傳感器。光纖增強拉曼技術能夠以很小的體積實現極長的光程實現大幅度的信號增強,其抗電磁干擾能力強、輕細柔韌和重量輕,便于內置于設備中實現氣體組分的實時監測與傳感。
報告人:浙江工業大學 潘再法副教授
報告題目:納米熒光探針及單分子免疫檢測
潘再法,男,浙江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畢業于香港城市大學,并獲留學回國人員擇優資助。歷任應用化學系主任和分析化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兼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理事、光譜儀器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光譜與電化學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青年委員會主任。
研究方向為熒光探針和體外診斷試劑,在長余輝和上轉換等納米熒光探針研制及疾病標志物檢測、微生物成像應用研究方面取得標志性成果。所建立的單分子免疫分析技術檢出限達到0.01pg/mL,并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標志物和腫瘤標志物等生物標志物的超靈敏檢測,在疾病早期診斷方面有廣泛應用前景。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0余項。出版英文專著1本;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60余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 (IF:41.2)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IF:12.6)等期刊。新型納米熒光探針研制及生物標志物檢測獲浙江省分析測試科學技術獎(ZJAIA 獎)二等獎。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1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體外診斷試劑(IVD)領域實現產業化轉化2項,并獲醫療器械備案,用于微生物成像檢驗。
報告摘要:開發生物標志物高靈敏度檢測方法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熒光探針存在強本底熒光干擾或生物毒性等缺點,限制了它們的生物檢測應用。本文將介紹上轉換納米粒子(UCNPs)和長余輝納米粒子(PLNPs)等新型熒光探針的熒光特性,以及我們課題組利用這些熒光探針來實現生物標志物檢測的相關工作。包括用于高靈敏度檢測胸腔積液等復雜生物樣本中的腫瘤標志物,所建立的傳感器在其它疾病標志物或蛋白質共存條件下仍具有很高的特異性。特別是利用長余輝材料的長時間余輝發光特性,結合時間分辨光譜技術可有效消除胸腔積液樣本的自體熒光,實現無熒光背景干擾檢測。并基于上述熒光探針的特性,開發針對生物標志物超靈敏檢測的單分子免疫檢測儀器平臺。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長春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陶琛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空間用紫外單光子成像探測器及其在光譜儀研制中的應用
陶琛,副研究員,吉林長春人,博士畢業于吉林大學-分析儀器研究室?,F任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空間X射線-極紫外光學技術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紫外高靈敏度成像探測及空間光學載荷研制等工作。主持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項目“高性能紫外成像探測器”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和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曙光人才計劃”項目各一項。參與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XX七號-XX二號中繼星-極紫外相機”、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XX-4(03)星-太陽EUV成像儀”、“XX-3(08)星-廣角極光成像儀”等航天重大型號載荷研制工作。發表SCI論文共計7篇、授權發明專利共計11件。
報告摘要:針對現有空間探測及ICP-OES等科學分析儀器的紫外成像探測器靈敏度低、動態范圍小等問題,提出結合航天用面陣單光子計數器在紫外波段高靈敏度、低噪聲的優勢和數字微鏡器件(DMD)小像元尺寸、高空間光調制速率的特點,研制一種高性能紫外成像探測器。開展DMD紫外增強技術研究,拓展其光譜響應范圍;開展緊湊型紫外耦合光學系統研究,實現紫外單光子計數面陣探測器與DMD的高效率耦合;研究像元級編碼控制方法,實現圖像大動態范圍采集。
高性能紫外成像探測器波段探測范圍120-320nm、暗計數率<0.5cps/cm2、耦合光學系統的幾何畸變<0.1%。相關工作的開展不僅滿足科學分析儀器儀器的光譜探測需求,也為我國空間光學遙感探測和預警偵查等領域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報告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宦惠庭副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光熱光譜的非接觸式應力強度檢測研究
宦惠庭,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測控工程與儀器系副主任。2017年12月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期間以聯合培養博士生身份赴多倫多大學進修。研究方向為先進光聲電檢測與儀器。在國內外期刊論文發表SCI論文30余篇。在國際熱物態特征與測量、光聲光熱現象進展等會議做分會邀請報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外國學者項目子課題、JKW重點實驗室基金、裝發“慧眼行動”、陜西省基金以及多項橫向課題。2022年獲儀器儀表學會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3年入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基礎研究躍升計劃優秀青年儲備項目。提交并受理中國發明專利14項,獲授權8項,部分成果已實現科研產業轉化。
報告摘要:合金材料的應力應變狀態與其局部的熱物態參數相關聯。本研究提出基于光熱紅外輻射光譜非接觸式應力檢測技術,通過采用一定調制激光注入被測合金樣品,在其中誘導熱擴散場分布,通過光學探測器對紅外輻射的測量獲取合金局部熱參數的分布,基于測量結果反映合金的應力應變狀態。在實驗研究中,分別采用單點式測量與面陣紅外成像兩種方案對置于不同載荷狀態的鋁合金樣品開展研究,通過推導一維/三維廣義熱擴散方程,采用非線性參數擬合算法實現了主應力方向上熱擴散率及熱導率的標定,間接測定了材料的受力狀態。該測量方法不使用任何接觸式傳感器,具備快速、準確等優勢,在航空航天領域零部件結構強度和服役狀態的現場測量需求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長春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王嘉寧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基于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的氣體傳感器
王嘉寧,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激光光譜探測、大氣高光譜成像儀、信號處理方向的相關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吉林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獲長光所批曙光人才計劃、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吉林省D類人才等多項人才計劃認證。就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空間一部期間,分別參與完成風云三系列05星太陽輻照度光譜儀、風云三系列06星高光譜臭氧廓線探測儀等衛星載荷項目的相關研發。發表第一作者SCI論文10余篇,發明專利5項,任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分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遙感協會理事。
報告摘要: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實現實時在線溫室氣體探測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地面探測應用領域,國內市場在國產化替代、適用于現場探測方面具有較大需求。因此,結合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光譜技術(TDLAS)與離軸積分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的優勢,將大氣背景下碳交易關鍵氣體組分甲烷、二氧化碳作為探測目標,展開地面點源、遙測、無人機搭載等多種方式的區域性氣體探測,并對影響探測性能的多種干擾因素進行分析,如溫度、壓力、激光器漂移、湍流等。本研究方向的順利展開可以作為國外壟斷產品的一種國產化替代,同時為天基遙感數據標定提供地面數據參考。
報告人:大連理工大學 陳珂副教授
報告題目:基于高速光譜解調的光纖光聲氣體傳感技術
陳珂,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光纖光聲傳感團隊負責人。面向國家在能源安全監測領域的迫切需求,開展光纖傳感與激光光譜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擔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光譜技術及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2020-2023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獲得2023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以及2023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工作8年來,共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國自然面上2項),省部級項目3項,大連市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技術開發/轉讓項目30余項;開發了50余套激光氣體檢測儀器和光纖傳感解調儀器,促進了光纖光聲傳感技術在智能電網故障預警、煤礦生產安全監測和環境氣體監測中的應用和產業化推廣;已發表第一/通訊作者論文96篇(中科院一區32篇,ESI熱點2篇,高被引9篇);已申請發明專利53項,其中第一發明人專利25項。
報告摘要:光纖光聲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感測距離遠、本質安全和抗電磁干擾等諸多優點。報告人設計了多種新型高靈敏度光纖聲波傳感器,其信噪比相比電學麥克風提高了1-2個數量級;提出了光纖法布里-珀羅聲波傳感器的光譜解調方法,通過高速干涉光譜探測和實時解調,實現了聲波信號的高靈敏、高穩定和大動態范圍探測;將光纖聲波傳感器用于光聲探測,設計了新型的光纖懸臂梁增強型光聲光譜氣體檢測儀器。提出了用于遠距離氣體測量的微型擴散式單光纖光聲傳感器,光聲激發光和探測光均采用光纖傳輸,氣體采樣無需氣泵和氣閥,氣室容積僅為1微升。在工程應用方面,突破了微弱光聲信號探測難度大、現場振動/噪音干擾大、單點測量成本高等關鍵技術瓶頸,已在高電壓電氣設備狀態監測、煤礦安全監測、環境氣體監測等領域獲得了推廣應用。
關于ACAIC 2024
第九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 2024)將于2024年11月14-16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會議主題為“下一代分析儀器”,本次會議將研究和探討未來幾年分析儀器發展方向及布局建議,集中宣傳最新分析儀器及其關鍵部件高水平研發成果,進一步提升用戶對國產儀器和國產關鍵部件的信心。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專題論壇:
1.分析儀器重大研發成果進展交流及展望論壇
2.生命科學創新與下一代分析儀器論壇
3.探索未來:下一代質譜技術創新與突破論壇
4.光譜儀及核心元器件技術創新論壇
5.下一代熱分析與量熱儀器創新與應用論壇
6.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
7.下一代空間多組學檢測技術論壇
8.半導體材料/器件高質量發展與下一代分析儀器論壇
9.下一代材料結構與界面分析技術論壇
組織機構簡介: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國在光學領域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建所70年來,長春光機所在以王大珩院士、徐敘瑢院士等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的帶領下,研制出中國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第一臺大型電影經緯儀等多種先進儀器設備,創造了十幾項“中國第一”;組建、援建了10余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單位,并為其輸送了2700多名各類專業人才;有28位在本所學習或者工作過的優秀科學家當選為兩院院士,并涌現出“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蔣筑英等眾多英模人物;先后參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為我國國防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四川大學分析儀器研究中心由國家特聘專家段憶翔教授組建,致力于精準檢測與高端分析儀器的研發。開展光譜、質譜、傳感器等高端分析儀器研發及應用并實施產業轉化。研究中心以分析儀器、科學儀器研發為基礎,水平提升為導向,人才培養為目標,服務社會為宗旨,將儀器科學的研究有效地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致力于解決與科學發展和民生相關的重大科學問題,將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化產業化相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國家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型高端人才;組建一個具有多學科交叉,良好協同合作能力的優秀科研團隊。
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是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工作者自愿組成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首屆理事長由馮守華院士擔任。現任理事長為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廣社主任。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分析測試單位和組織分析測試工作者,認真實施科教興吉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吉林省分析測試技術科學的普及、提高和發展。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
- 預算677萬 中國海洋大學采購實驗室儀器 2024-11-22 09:14:26
-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就“中國海洋大學細胞蛋白處理及分析系統等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677.1萬元。
- 預算490萬 華中師范大學采購可見分光光度計等 2024-11-21 09:24:04
- 近日,華中師范大學就“2024年度華中師范大學非線性SHG和Z掃描測試系統等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490萬元。
- 預算275萬 華南農業大學采購實驗室儀器 2024-11-21 09:09:42
-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就“2024HWZB022華南農業大學課題組儀器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275萬元。
- 預算793萬 南京農業大學采購實驗室儀器 2024-11-20 10:05:24
-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就“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大豆病蟲害防控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液相色譜串聯四級桿超高分辨質譜聯用儀等儀器設備采購”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793.2萬元。
- 瑞士萬通攜近紅外新品精彩亮相上海慕尼黑 2024-11-20 09:12:18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