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NMR)概述:
核磁共振(NMR)現象*早是在1946年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 和哈佛大學的 發現的,他們因此而獲得了1952年度的諾貝爾獎金。具有磁矩的原子核位于恒定磁場中時,一般將以一定的角速度圍繞磁場軸作進動并*終沿磁場方向趨向。如果垂直于該恒定磁場外加一弱交變磁場,則當交變場的圓頻率和恒定磁場 滿足一定關系時,核磁矩將會沿著固定的軌道繞恒定磁場進動,同時出現能量的*大吸收。隨后, Bloch、Landau 等科學家分別從這一經典的物理圖象出發,給出了核磁共振(NMR)現象的經典描述。以后,又有了量子力學的解釋。
今天,核磁共振(NMR)已成為研究物質結構、研究原子核的磁性、進行各種化合物的分析和鑒定、測定各種原子核磁矩以及進行醫學診斷的有力工具。
核磁共振的應用:
發現病變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新醫學影像新技術,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和大血管的診斷功能。與其他輔助檢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和圖像更清晰等優點,可幫助醫生“看見”不易察覺的早期病變,已經成為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的利器。
據了解,由于金屬會對外加磁場產生干擾,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前,必須把身體上的金屬物全部拿掉。不能佩戴如手表、金屬項鏈、假牙、金屬紐扣、金屬避孕環等磁性物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此外,戴心臟起搏器,體內有順磁性金屬植入物,如金屬夾、支架、鋼板和螺釘等,都不能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進行上腹部(如肝、胰、腎、腎上腺等)磁共振檢查時必須空腹,但檢查前可飲足量水,有利于胃與肝、脾的界限更清晰。
發現腫瘤
核磁共振對顱腦、脊髓等疾病是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不僅可以早期發現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膿腫、腦囊蟲癥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能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等。而針對危害中國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婦科疾患——乳腺癌,通過核磁共振精準篩查,可以幫助發現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針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過對頭部及心臟等部位的核磁檢查,在身體健康尚未發出紅燈警訊前,早期發現心臟病、腦梗塞等高風險疾病隱患。此外,核磁共振還可進行腹部及盆腔的檢查,如肝臟、膽囊、胰腺、子宮等均可進行檢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確診斷真性、假性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種病變。核磁共振對各類關節組織病變診斷非常精細,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
對人無害
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場成像,沒有放射性,所以對人體無害,是非常安全的。據了解,既沒有任何關于使用核磁共振檢查引起危害的報道,也沒有發現患者因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發生率增高的現象。雖然核磁共振在篩查早期病變有著獨到之處,但任何檢查都是有限度的,比如有些病人不適合核磁共振,就不要過度檢查。他呼吁,任何患者都應遵醫囑進行檢查,不要以為影像檢查越貴越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檢查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