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信息技術的時代背景下,科技正以不同形式轉變著群眾的生活與工作。隨著3D打印技術行業的廣泛應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它的身影,3D打印技術除應用于工業生產與制造外,在教育領域里以高精密、高效率、高質量樣件制備,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創新性高精度制造解決方案。
作為極少數實現2 μm光學精度、兼具超高公差控制能力且實現工業化應用的企業,摩方精密依托技術創新和不斷成熟的工藝及材料研發基礎,確保科研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測試可行性,大力促進科研研究成果轉化,助推多個學科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
目前,摩方精密微納3D打印技術已助力多個研究機構和高校在Science,Nature,Advanced Materials等頂刊成功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探索這四篇具有突破性的學術論文。
華中科技大學臧劍鋒教授、姜曉兵教授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團隊攜手合作,研發出一種創新型可注射超聲凝膠傳感器。
這種名為"超聲超凝膠"的傳感器是由雙網絡交聯的水凝膠基質和內部周期性排列的空氣孔道組成,體積僅為2×2×2mm3。這種可注射傳感器是研究團隊采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3D打印技術(nanoArch® S140,精度:10 μm)加工模具后,經水凝膠翻模制備而成。
該傳感器有望克服傳統有線傳感器存在的感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等問題,同時避免現有無線電子傳感器體積過大、無法體內降解等臨床應用挑戰。
香港城市大學史鵬教授開發了一種可自修復的生物電子貼片(iMethy),它結合了透皮間質液(ISF)提取和基于場效應晶體管(FET)的生物傳感,其能夠對甲基化的ctDNAs進行動態監測,以作為一種用于癌癥風險管理的預后方法。
史鵬教授團隊基于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3D打印技術(nanoArch® S140),以10μm的分辨率進行微流道模具的制備,再利用翻模制作基本的機械骨架,最后使用滾印法制造的氧化物層將EGaIn密封在翻模后的微通道內。
該生物電子貼片的自愈性能使其能穩定長期的工作,可有效避免日常使用中的彎曲或變形等因素引起某些缺陷(如裂紋),為癌癥風險管理提供了全新的預警方法。
南京大學程建春教授和梁彬教授課題組提出并構建了基于聲超構材料的單聲源聲馬達,以聲波為驅動源實現了對目標載荷的非接觸式高速旋轉操控。
該課題組利用摩方精密高精度3D打印(nanoArch® S140,精度:10μm)等手段加工制備了具有結構緊湊、高效節能等重要優勢的聲馬達器件,在超聲頻段和可聽聲頻段內驗證了其動力學性能及波場調控性能。
這種僅需單一聲源驅動、適用于任意器件外形的聲馬達極大地簡化了角動量器件的構造,豐富了聲人工體系的角動量操控手段,在非接觸式粒子操控、片上聲通信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背景。
04 Advanced Materials:軟體機器人平臺用于復雜生物運動的解耦和重編程
香港中文大學張立教授課題組聯合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丁陽教授課題組以及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armel Majidi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磁性軟體機器人平臺用于重建和解耦復雜生物運動。
該研究中使用了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精度:2 μm)3D打印一種節肢型的水凝膠磁性機器人,機器人身體由磁性段(由摻雜磁性顆粒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制成)和非磁性段(由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制成)組成。
這項工作可靈巧地控制軟體機器人變形和運動,為設計具有復雜耦合步態的游動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性思路。
微機械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幫助人類深入惡劣環境,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奧秘,完成許多人類無法完成或難以完成的任務。為實現人類文明的跨越式發展,摩方精密致力于提供微納3D打印全流程、全價值鏈制造解決方案,涵蓋3D打印服務、自研材料、設備定制等核心環節,助力眾多高校與科研機構重塑科研驗證的生命周期價值鏈。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