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IC厭氧反應器
工作原理
它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而成。按功能劃分,反應器由下而上共分為5個區:混合區、1厭氧區、2厭氧區、沉淀區和氣液分離區。
混合區:反應器底部進水、顆粒污泥和氣液分離區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效地在此區混合。
1厭氧區:混合區形成的泥水混合物進入該區,在高濃度污泥下,大部分機物轉化為沼氣。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氣的劇烈擾動使該反應區內污泥呈膨脹和流化狀態,加強了泥水表面接觸,污泥由此而保持著高的活性。隨著沼氣產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氣提升至頂部的氣液分離區。
氣液分離區: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氣在此與泥水分離并導出處理系統,泥水混合物則沿著回流管返回到下端的混合區,與反應器底部的污泥和進水充分混合,實現了混合液的內部循環。
2厭氧區:經1厭氧區處理后的廢水,除一部分被沼氣提升外,其余的都通過三相分離器進入2厭氧區。該區污泥濃度較低,且廢水中大部分機物已在1厭氧區被降解,因此沼氣產生量較少。沼氣通過沼氣管導入氣液分離區,對2厭氧區的擾動很小,這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利條件。
沉淀區:2厭氧區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區進行固液分離,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顆粒污泥返回2厭氧區污泥床。
從IC反應器工作原理中可見,反應器通過2層三相分離器來實現SRT>HRT,獲得高污泥濃度;通過大量沼氣和內循環的劇烈擾動,使泥水充分接觸,獲得良好的傳質效果。
IC 反應器當前在造紙行業較多的是用各類廢紙作原料的造紙企業,處理的包括實現一般的,通過治理后的,從而達到節水和治污的雙重。
UASB與IC在運行上大的差別表現在抗沖擊負荷方面,IC可以通過內循環自動稀釋進水,效了*反應室的進水濃度的穩定性。其次是它需要較短的停留時間,對可生化性好的廢水的確是優點。大同意因為IC,抗沖擊負荷,容積,投資省等許多優于UASB的優點,是否就應該因此而放棄再選用UASB了呢?
IC缺特點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況下,由于水力停留時間比較短去除率遠沒UASB高,增加了耗氧的負擔。另外,IC由于氣體內循環,別是對進水水質不太穩定的,導致IC出水水量不穩定,出水水質也相對不穩定,時可能還會出現短暫不出水現象,對后序處理工藝是影響的。UASB比IC突出優點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質相對穩定。但IC優點還是很多的,別是對于高SS進水,比UASB明顯,由于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會在反應器內大量積累,污泥可以保持較高活性。對于毒廢水也是如此!
IC厭氧反應器
厭氧生物處理設施運行管理應該注意的問題
(1) 當被處理污水濃度較高(CODCr值大于5000mg/L)時,必須采取回流的運行方式,回流比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效的回流,不可以降低進水濃度,還可以增大進水量,處理設施內的水流分布均勻,避免出現短流現象。回流還可以防止進水濃度和厭氧反應器內pH值的劇烈波動,使厭氧反應平穩進行,也就是說可以減少厭氧反應對堿度的需求量,降低運行。厭氧反應是產能過程,出水溫于進水.因此冬季氣溫低時,反應器內的溫度恒定,盡可能使厭氧微生在其適宜溫度下活動。
厭氧生物反應器維持率的基本條件
(1)適宜的pH值:為使厭氧順利進行,反應器中的pH值必須在6.5~8.2之間。
(2)充足的常規營養:反應器內氮的濃度必須在40~70mg/L范圍內才能滿足需要,而磷和硫化物維持較低的濃度即可滿足需要。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專性需要,必須在反應器內其含量,時需要向進水中投加磷肥和硫酸鹽。
(3)必要的微量專性營養元素:對甲烷菌激活的專性營養元素鐵、鈷、鎳、鋅、錳、鉬、銅甚硒、硼等很多種,缺少其中一種就可能嚴重影響整個生物處理過程。
(4)合適的溫度:厭氧反應一般在30~37℃的中溫條件下運行。
(5)對毒性適應能力:必須完成厭氧微生物對毒物質適應性的馴化。
(6)充足的代謝時間:要同時厭氧生物處理的水力停留時間HRT和固體停留時間SRT。
(7)適量的碳源:來自進水中的機物要滿足異養型甲烷菌用于生物合成所需要的碳源,同時反應器內的溶解性C02要滿足自養型甲烷菌所需要的碳源。
厭氧在進行到產甲烷之前的厭氧發酵過程,基本上是機物自身相互的氧化和還原(這話說得并不嚴謹,但是方便理解),也就是說機物本身是還原性的,它反應之后變成一部分還原性更強,一部分還原性相對弱一些的兩種機物,而這總體上相抵消。所以如果厭氧發酵未到產甲烷地步,COD變化可以忽略不計(這就是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低下的原因)。
當這個過程進行的非常*時,產物逐漸轉化為CO2和CH4,主要體現還原性也就是導致水中COD的甲烷因為溶解度低,脫離水相,這是產甲烷過程去除機物COD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