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注射術疼痛科關鍵技術
閱讀:1078 發布時間:2022-3-13
衛健委“臭氧注射術"作為疼痛科關鍵技術:
2016年10月18日,衛健委(原衛計委)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印發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936號,下稱《指南》)。
臭氧注射術通常是將醫用臭氧氣體注射在疼痛部位或者皮下病灶區四周,也可以在大關節的四周注射。如:
關節周圍注射:
將臭氧注射到病變關節周圍的痛點、肌腱和韌帶周圍的痛點。常用關節注射部位:①肩關節周圍通常選取喙突處、肱骨大小結節處、結節間溝、肩峰下方、三角肌止點、肩胛骨內上角、肩胛岡上窩、肩胛岡下窩,每次選用 3-5個注射點。②膝關節周圍選側副韌帶附著部、髕上、下滑囊、脂肪墊、脛骨結節等疼痛部位。
關節腔內注射
人體關節腔按容量大小可分為大關節(肩、膝、髖)、中關節(骶髂、踝)、小關節(肘、腕等),關節腔內注射臭氧的濃度、容量需按照標準治療。
神經根周圍
經椎間孔、側隱窩或椎板間硬膜外腔臭氧注射廣泛應用于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等疾病引起的神經根痛。在X線、神經刺激儀、超聲引導下操作,必要時可進行造影確認穿刺位置,注射速度不宜過快。
軟組織痛點
在壓痛明顯部位操作,建議在B超引導下定位軟組織激痛點、肌筋膜病變部位等分層次進行穿刺。推薦注射濃度不超過30μg/mL,容量1-5mL/部位,頻率1-3次/周,療程2-4周,每次治療總量不超過3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