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上海北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聯系人:
- 周經理 劉經理
- 電話:
- 021-57730393
- 手機:
- 15800960770
- 傳真:
- 86-021-61496710
- 地址:
- 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520號中華門大廈18樓D座
- 個性化:
- www.bnbiotech.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實驗原理
核型(karyotype)一詞在20世紀20年代首先由蘇聯學者T. A. Levzky等人提出。核型分析的發展有三項技術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是1952年美籍華人細胞學家徐道覺發現的低滲處理技術,使中期細胞的染色體分散良好,便于觀察;二是秋水仙素的應用便于富集中期細胞分裂相;三是植物凝集素(PHA)刺激血淋巴細胞轉化、分裂,使以血培養方法觀察動物及人的染色體成為可能。
核型是指染色體組在有絲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體數目、大小、形態特征等。核型分析是對染色體進行測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分組、排隊、配對并進行形態分析的過程。核型分析對于探討人類遺傳病的機制、物種親緣關系與進化、遠緣雜種的鑒定等都有重要意義。將一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逐個按其特征描繪下來,再按長短、形態等特征排列起來的圖像稱為核型模式圖,它代表一個物種的核型模式。
1960年,丹佛會議上,提出了人類有絲分裂染色體命名標準體制草案,為以后的所有命名方法奠定了基礎。1963年,倫敦會議上,正式批準Patan 提出的A、B、C、D、E、F、G七個字母表示七組染色體的分類法。1966年,芝加哥會議上,提出人類染色體組和畸變速記符號的標準命名體制。
A組(1-3號)
1號:zui大的中央著絲粒染色體,長臂靠近著絲粒外有次縊痕。
2號:zui大的亞中著絲粒染色體。
3號:中央著絲粒染色體,比1號小三分之一。
B組(4-5號):為較大的亞中央著絲粒染色體,二者不易區分。
C組(6-12號,X):中等近中央著絲粒染色體,彼此難區分。
6、7、9、11號:著絲粒略近中央。
8、10、12號:偏離中央。
9號:q有次縊痕。
X位于6、7之間。
D組(13-15號):中等近端著絲點染色體,p常有隨體。
E組(16-18號)
16號:中等中央著絲粒染色體,q上有次縊痕。
17號:較小,近中央著絲粒染色體。
18號:較小,近中央著絲粒染色體,p比17號更短。
F組(19-20號):小的中央著絲粒染色體,彼此不易區分。
G組(21-22號,Y):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
21、22號:p常有隨體,q常呈分枝狀彼此不易區分。
Y:p無隨體,q通常平行靠近。
實驗試劑
Geimsa染色液等。
實驗設備
攝影顯微鏡,顯微測微尺,染色缸,吹風機等。
實驗材料
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標本
實驗步驟
1、將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標本放入染色缸,用Geimsa染色液染色10-15分鐘→在盛水塑料杯中沖涮→風干→鏡檢
觀察細胞的標準為:
(1)細胞完整,輪廓清晰,染色體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2)染色體形態和分布良好。
(3)無重疊,即使有個別重疊,也要能明確辯認,以免差錯。
(4)所觀察的細胞處于同一有絲分裂階段,即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或染色體長短大致一樣。
(5)在所觀察的細胞周圍,沒有離散的單個或多個染色體存在,以免影響計數。
2、顯微攝影:將制好的片子放在數碼攝影顯微鏡下進行拍攝,以供分析。
3、核型分析
核型:一個細胞內所有染色體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代表著某一個體所有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包括數目、形態、大小等,分為A、B、C、D、E、F、G等七組和一組性染色體。
組型:把核型按模式圖的形式表現出來,代表一個種的染色體組成。
4、完成染色體組型分析。
注意事項
顯微照片分析:
染色體計數;染色體測量;
相對長度=單個染色體長度/ 整套單倍染色體總長×100
臂比率=q/p
著絲點指數=p/(p q) ×100